谁踞词坛,天下健者,独有董公。
曾北上燕台,东游越峤,南寻隋苑,西问秦宫。
慷慨悲歌,滑稽笑骂,左把刀钩右酒钟。
挥毫罢,令雪儿起舞,唱彻回风。君才十倍吴蒙。
更林下夫人兴致同。
看绿绮低弹,风吹鬓影,青蛾淡扫,月上眉峰。
放棹探梅,拥炉煨芋,乐事相于闺阁中。
还索取,将红桥锦字,好配林鸿。
不详
戏曲家,曾被顺治誉为“真才子”;康熙誉为“老名士”。早年自号三中子,又号悔庵,晚号良斋、西堂老人、鹤栖老人、梅花道人等,苏州府长洲(今江苏省苏州市)人。于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儒,授翰林院检讨,参与修《明史》,分撰列传300余篇、《艺文志》5卷,二十二年告老归家。四十二年康熙南巡,得晋官号为侍讲,享年八十七岁。侗天才富赡,诗多新警之思,杂以谐谑,每一篇出,传诵遍人口,著述颇丰,有《西堂全集》
为问何年,龙战山东,堕此长须。
曾阶于尺木,能兴云雨,贮之勺水,便化江湖。
今也卷然,手携在箧,犹见虬髯气色殊。
还恨未,向九仙馆里,捋取羊珠。顾君赠我何如。
好准备尊前牙杖需。
算虾须虽细,可编帘箔,鱼须甚壮,亦树旌旟。
差胜衰翁,白髭似戟,不中卢仝唤作奴。
却自笑,看吟成五字,剩数茎无。
问东君、赚春何意,春来还见春去。
满园花事刚三五,都付断肠风雨。花尚尔。
又况是红颜、薄命愁眉妩。美人日暮。
便红豆歌成,翠盘舞罢,难买君王顾。
看千古,总是风流易误。秭归空筑青墓。
梅妃休怨楼东赋,吊取马嵬黄土。君莫诉。
君不见英雄、失路还悲古。楚歌楚舞。
试去听琵琶,青衫红袖,双泪几行数。
问江姝、宝钗半股,又绕青丝一缕。
洞庭渔父扁舟远,摘尽吴头楚尾。谁得似。
似放诞文君、柔滑如脂体。佳人水沚。
算不比浮萍,波漂露宿,何事名千里。
东曹掾,为尔挂冠归去。西风昨夜还起。
愁予老系京华梦,正恐欲归无计。归也未。
便一棹家乡、偕隐无人矣。春前尚记。
想素手调羹,和盐伴豉,饱识厨娘味。
问谁家、吹箫深处,锦丝袅就连理。
十分崖蜜三分脆,更胜枣儿堪嗜。长安市。
喜今夕同探、官茧灯檠底。君须尝此。
是元日膏饧,都城风俗,卖取胶牙齿。
还停箸,忽忆西京杂记。娙娥别样新制。
白头宫监传遗样,曾识开元妃子。形虽似。
空夜雨昭阳、不见红尘荔。关卿何事。
但肠断东风,灞桥杨柳,愁看游丝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