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伯才伯仲之官

浣花溪头春可怜,两凫一凫飞上天。

晓窗清净易一卷,兄弟过午无炊烟。

大凫白首古人上,小凫绿鬓东风前。

简书不畏畏泥滓,黄金污人须弃捐。

故山民病公所见,门前万里东吴船。

曩时雷电泣真宰,后世儿女成嫣然。

人生固有浪自许,毛发便窥肝胆全。

主家无地置弦索,妾身已为他人妍。

相携感慨一堕泪,唯我与汝非同年。

出门大笑亦不恶,此意嘿寄飞鸿边。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翻译

在浣花溪畔春天景色多么可爱,两只野鸭一只飞上了天。
清晨的窗户干净,容易翻阅一卷书,兄弟们直到中午都没有炊烟升起。
大野鸭如同白发古人,小野鸭则像绿鬓少年在春风中。
我不怕书信中的尘埃,但黄金沾染污秽必须舍弃。
故乡的人们因你的公正而患病,门前却有来自万里东吴的船只。
从前的雷霆哭泣仿佛真主宰,后世的儿女生活变得美好。
人生本就有人自视甚高,但外表无法隐藏内心的全貌。
主人没有地方放置乐器,我已成了别人眼中的佳人。
一同感慨之下,我们落下泪水,只有你我并非同年同月生。
出门大笑并无恶意,这份心情默默寄托给飞翔的鸿雁。

注释

浣花溪头:浣花溪边。
可怜:可爱。
两凫:两只野鸭。
飞上天:飞向天空。
晓窗:清晨的窗户。
清净:干净。
简书:书信。
泥滓:尘埃。
公所见:你的公正。
门前万里东吴船:远方的船只。
曩时:从前。
真宰:主宰。
浪自许:自视甚高。
毛发:外表。
弦索:乐器。
他人妍:别人的佳人。
相携感慨:一同感慨。
非同年:不是同年出生。
嘿寄:默默寄托。
飞鸿边:飞翔的鸿雁。

鉴赏

这首诗名为《送伯才伯仲之官》,是宋代僧人释宝昙的作品。诗中以浣花溪头春景起兴,描绘了兄弟二人分别的场景。诗人感叹时光易逝,晓窗读书的宁静时光不再,午后炊烟不再升起,暗示了离别后的寂寥。他以大凫和小凫比喻两位兄弟,前者年长如古人,后者青春焕发,形象生动。

诗人提到简书(书信)中的内容不必畏惧世俗的污垢,暗示了对伯才伯仲出仕的期许,希望他们能保持高洁。接着,诗人表达了对故乡和旧日生活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的担忧。他认为人生起伏不定,人们往往自我期望过高,而现实可能并不如愿。

诗的结尾,诗人感慨万分,与友人同感落泪,但又宽慰自己和对方,即使身处异地,也能通过书信寄托情感。最后,诗人以大笑收尾,表达出对友情的坚韧和对未来的乐观态度,这份深情厚谊暗藏在默默的飞鸿传书之中。整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人生的深刻洞察。

收录诗词(278)

释宝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判院杨道夫

君诗如周郎,年少新将兵。

阿瞒不及语,夜半火到明。

金屋小乔在,国色倾人城。

不见今十年,诗已如此成。

愈谈听愈好,俗间未能评。

石渠苦无诗,日者上意倾。

西南老臣去,不复闻姓名。

公今赋渝州,将与山月鸣。

亦须慰华发,过家濯尘缨。

我有一纸书,山林为子情。

黄金作人累,珍重烦寄声。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送庐山茶与陈大监

庐山瘦入骨,草木无华滋。

啼鸟消息真,春风仅如斯。

山翁少润色,玉雪空自奇。

舌端有小苦,谏味颇似之。

密云天人际,一金无半规。

譬如脍麟凤,虽贵不伐饥。

午窗万松声,清寒初上眉。

口香唾茧纸,真是活国医。

为我只饮此,勿饮甘如饴。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送张汉卿左藏

溪间曾语离,夜雨忽悲壮。

俄顷山月明,照我蓬背上。

攲枕念此行,变化或万状。

江湖大圆镜,有此白鸟样。

公言早崛奇,平处谢堤障。

划严如行师,百万未可傍。

畴昔粲可间,发此无尽藏。

我饥寒欲死,甘露扶缯纩。

目视飞鸿卑,未易蒙此贶。

西风束书至,辟户问亡恙。

吾事公所知,它人杂嘲谤。

形式: 古风 押[漾]韵

送李提干兼简李知几太博

伯仲天下士,惯识山中饥。

几年食君粟,一饭书百匙。

谓此真饱否,此饱谁安之。

伯氏昔在京,饭瘦崖书肥。

至今方舟上,儿啼妇褰衣。

仲氏亦远来,裹粮复能几。

卖金买书册,仆夫辍晨炊。

安能问饥饱,自信了不疑。

岁晚盍行道,西风颇劝归。

大贤事业定,试学摩腰围。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