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金山寺回文体

潮随暗浪雪山倾,远浦渔舟钓月明。

桥对寺门松径小,槛当泉眼石波清。

迢迢绿树江天晓,霭霭红霞晚日晴。

遥望四边云接水,碧峰千点数鸥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潮水随着暗涌的浪涛,像雪山倾覆一般壮观,远方的渔舟在明亮的月光下垂钓。
桥对着寺庙大门,旁边有条小径通向松林,栏杆正对着清澈的泉眼和石波荡漾的水面。
清晨,绿色的树木映照着江天,傍晚时分,红霞映照着晴朗的天空,夕阳西下。
远远望去,四周的云彩与水面相接,无数的碧绿山峰上,几只鸥鸟轻轻飞翔。

注释

暗浪:暗涌的波浪。
渔舟:打鱼的小船。
松径:松树覆盖的小路。
石波:石头上泛起的波纹。
迢迢:遥远的样子。
霭霭:云雾缭绕的样子。
鸥轻:鸥鸟轻盈地飞翔。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轼(苏东坡)的作品,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江南春景图。诗中运用鲜明的意象和流畅的笔触,把读者带入一个宁静而生机勃勃的自然环境之中。

“潮随暗浪雪山倾”一句,以动态的角度描绘了波涛连绵、山势蜿蜒的壮丽景象,展现了江水对岸的变化万千。"远浦渔舟钓月明"则通过渔人的夜钓,把月亮映照在水面上的宁静与和谐传递给读者。

"桥对寺门松径小"中的“桥”和“寺门”,构建了一个古朴而安详的场景,而“槛当泉眼石波清”则通过泉水的清澈,强化了整体环境的宁静与纯净。

"迢迢绿树江天晓"中,“迢迢”的用法形象地表达了春日早晨绿意盎然的景色,而“霭霭红霞晚日晴”则捕捉到了傍晚时分,红霞满天的美丽画面。

最后两句"遥望四边云接水,碧峰千点数鸥轻"展现了诗人在高处远眺的视角,以及对山水景观的深刻感受。这里的“碧峰”和“鸥轻”,不仅描绘了自然之美,更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合一的心境。

苏轼以其精湛的笔法,将金山寺的春日风光勾勒得淋漓尽致,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于大自然的深切情感和哲学思考。这首诗不仅是对景物的描绘,更是一种心灵的抒发。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补子瞻赠姜唐佐秀才

生长茅间有异芳,风流稷下古诸姜。

适从琼管鱼龙窟,秀出羊城翰墨场。

沧海何曾断地脉,白袍端合破天荒。

锦衣他日千人看,始信东坡眼力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水月寺

千尺长松挂薜萝,梯云岭上一声歌。

湖山深秀有何处,水月池中桂影多。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歌]韵

半月泉

请得一日假,来游半月泉。

何人施大手,擘破水中天。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先]韵

游何山

今日何山是胜游,乱峰萦转绕沧洲。

云含老树明还灭,石碍飞泉咽复流。

遍岭烟霞迷俗客,一溪风雨送归舟。

自嗟尘土先衰老,底事孤僧亦白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