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池口阻风迷失港道

回风打船失西东,柁痴橹弱无适从。

三老号呼铁缆坠,招头挝鼓驱鱼龙。

千篙撑折百丈断,日暮稍与洪相通。

推移寻尺力千里,时有黄帽来言功。

康庄大逵世不乏,乃独蹇产涛波中。

一官横起险易相,刹那忧喜随儿童。

涨湖连天远目断,且复加饭追萍蓬。

蒲团坐暖看香篆,作止任灭如顽空。

形式: 古风

翻译

回风吹动船只迷失东西,舵手无力,桨也软弱无法控制。
三位老人呼喊着铁缆即将断裂,敲击鼓声驱赶鱼龙。
无数竹篙撑破,大船断成百尺,傍晚时分开始与洪水相连。
即使微小的力量也能推动巨舟千里,不时有穿着黄帽的人前来夸赞功劳。
宽广的大道世间并不罕见,但只有我困在涛波之中。
官职带来的危险与安逸交织,瞬间的忧喜如同孩童般变化无常。
湖水上涨,视野被天边阻断,只能再添饭食,随波逐流。
坐在温暖的蒲团上,看着香烟缭绕,行动停止,心境如顽石般空灵。

注释

回风:逆风。
柁痴:舵手无力。
橹弱:桨无力。
铁缆:船上的固定绳索。
黄帽:可能指渔民或官员。
康庄:宽阔平坦的道路。
蹇产:困顿的生活。
香篆:线香燃烧后的烟圈。
顽空:形容心境空灵,不为外物所动。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范成大在乘船出行时遭遇回风吹打,船只迷失方向的情景。"回风打船失西东,柁痴橹弱无适从",形象地写出风力之猛和船只的无助。"三老号呼铁缆坠,招头挝鼓驱鱼龙",描述了船工们奋力应对,试图借助号令和击鼓来驱赶水中的鱼龙,以稳定船只。

随着天色渐晚,"千篙撑折百丈断,日暮稍与洪相通",显示出风浪越来越大,连累船篙折断,与江水融为一体。尽管面临困境,诗人仍保持积极态度,相信"推移寻尺力千里,时有黄帽来言功",即通过不懈努力,终能克服困难。

诗中感慨人生如舟,"康庄大逵世不乏,乃独蹇产涛波中",意指人生道路上常有坎坷,而诗人却偏偏置身于风浪之中。他以儿童般的心情体验着"刹那忧喜",反映出面对困境时的起伏心态。

"涨湖连天远目断,且复加饭追萍蓬",诗人暂且放下忧虑,专注于眼前的生活,加餐前行,随波逐流。最后,他选择静坐蒲团,观香篆,任由心绪如顽空般平静,展现出超脱的境界。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迷航的生动场景,寓含了人生的起伏与超然态度,展现了诗人范成大的豁达和坚韧。

收录诗词(2044)

范成大(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南宋诗人。谥文穆。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 字:致能
  • 号:称石湖居士
  • 籍贯: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
  • 生卒年:1126-1193

相关古诗词

雨中报谒呈刘韶美侍郎

花落满城雨,雨馀云重阴。

驱车有底急,巷泥三尺深。

平生黄篾舫,渔榔有清音。

斗升得苦相,怀刺冲愁霖。

归来掩关卧,一枕直兼金。

作诗诧比邻,幸勿讥褊心。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雨中集水月

献之今年不堪暑,天亦相怜病良苦。

明便中秋法合凉,夜半行云晓行雨。

蕲州竹簟清如冰,饥蚊倔强犹鸣声。

下床蚤喜衣裳健,出门更觉山川明。

曳屐扶藜寻水月,不惜垂垂巾角折。

竹间松下已凄然,却要芳樽生暖热。

形式: 古风

青青涧上松送致远入官

青青涧上松,郁郁涧底柏。

松森上曾云,柏局抱幽石。

偃植虽不同,臭味乃相得。

千霜与百雪,偶立众芳侧。

众芳岂不好,岁晏扫无迹。

广厦罩群木,万牛挽山泽。

松材可世用,攀援入王国。

草木岂有情,亦复念离析。

君看此翠柏,错莫无颜色。

孤阴愁月夜,独籁怨风夕。

苍官何当归,相望长相忆。

形式: 古风

顷乾道辛卯岁三月望夜与周子充内翰泛舟石湖松江之间夜艾归宿农圃距今淳熙己亥九年矣余先得归田复以是夕泛湖有怀昔游赋诗纪事

石湖花月浮春空,忆共仙人同短篷。

三更半醉吹笛去,棹入湿银天镜中。

鹤鸣唤归斗未没,却步扶疏花底月。

不知行到碧桃边,但见天风吹积雪。

月圆月缺今几回,依旧满湖金碧堆。

仙人还上玉堂宿,合有片时清梦来。

一笑流光飞电抹,嫦娥相对两愁绝。

桂枝应亦老无花,蟾兔不须疑鹤发。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