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名为《墓上华》,由明代诗人释宗泐所作。诗中描绘了一幅墓地之上的花朵盛开的景象,以花喻人,表达了对生命的感慨和对逝者的哀思。
首句“墓上华,开满枝”点明了地点与景象,墓地之上,繁花似锦,生机勃勃。接着,“行人看花行为迟,行人有恨花不知”两句,通过行人的动作与情感,展现了对花的欣赏与对逝者的怀念。行人因花而驻足,心中却充满了遗憾,因为花不懂人间的悲欢离合。
“不生名园使人爱,却生墓上令人哀”对比了名园中的花与墓地之花的不同命运,前者被人喜爱,后者却让人哀伤,突出了生命无常的主题。接下来,“谁家此墓临古道,寒食无人来祭扫”描绘了墓地的荒凉与冷清,暗示了逝者被遗忘的命运。
“莫是东君惜无主,遣此闲花伴幽兆”一句,诗人似乎在为花寻找一个解释,或许是因为花儿没有主人的怜爱,才独自陪伴着墓地的幽灵。最后,“聊持一杯酒,酹尔泉下客”表达了诗人对逝者的敬意与哀悼之情,以一杯酒寄托哀思。
“今日此花开正好,但恐明日花狼籍”预示了美好事物的短暂与易逝,如同生命一样。而“人生似花能几时,古人今人皆可悲”则将这种感慨扩展到整个人类社会,表达了对生命脆弱和时间无情的深刻反思。
整首诗通过描绘墓地之花,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人生哲理相结合,既展现了对生命的赞美,也表达了对逝者的哀悼,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