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外甥杨克一诗篇末

十年不复上天津,閒却西都几度春。

里巷梦中迷向背,山河句里见精神。

艺成斧凿真须弃,学富篇章自不贫。

莫倚咏儿兼赠妇,须知渐与老为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我已有十年不再登上天津,空闲的时光里西都的春天已度过几度。
在街巷的梦境中迷失了方向,从诗句中感受山河的壮丽和精神的内涵。
技艺纯熟后,斧凿之功确实应舍弃,学问丰富,文章自然不会贫瘠。
不要只依赖诗词来表达情感,赠予妻子,要知道岁月渐渐临近老年。

注释

十年:多年。
天津:古代地名,这里泛指京城。
閒却:空闲。
西都:古称长安或洛阳,这里指京城。
春:春天。
里巷:街巷。
梦中:梦境中。
迷向背:迷失方向。
山河句里:从诗句中。
精神:精神实质。
艺成:技艺熟练。
斧凿:雕刻工具,比喻创作。
真须弃:确实应该放弃。
篇章:文章。
不贫:不会贫乏。
咏儿:诗词。
兼赠妇:同时赠给妻子。
渐与老为邻:逐渐接近老年。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诗人张耒所作,题目为《题外甥杨克一诗篇末》。诗中的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亲人的一种关怀。

"十年不复上天津",开篇便以时间的流逝作为切入点,反映出一种淡泊名利、远离尘世的情怀。"閒却西都几度春"则是诗人对往昔岁月的回忆和对生命中美好时光的留恋。

"里巷梦中迷向背",通过梦境来表达内心的迷茫与无奈,同时也隐含着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山河句里见精神"则显示了诗人在自然景观中寻找灵感和精神寄托。

"艺成斧凿真须弃",意味着当技艺到达一定境界时,对于外在的装饰或修饰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这是一种超脱世俗的态度。"学富篇章自不贫"则表明诗人对知识和文学的追求,以及通过这种追求来丰富内心世界的信念。

最后两句"莫倚咏儿兼赠妇,须知渐与老为邻"是对亲人的关切之情。诗人告诫不要过分依赖子女,也不必将财产全数转赠给他们,因为最终要和时间做朋友,与时光同行至老。

整首诗展现了张耒的清新自然与超凡脱俗,同时也透露出对亲情、生命价值以及精神追求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2256)

张耒(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列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

  • 字:文潜
  • 号:柯山
  • 籍贯: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市)
  • 生卒年:1054—1114年

相关古诗词

题安州张全翁大夫溪图

清溪萦洄流碧玉,散入缘冈万竿竹。

照春四合锦绣林,干云直上风霜木。

主人吾宗行圭璧,解组归来鬓犹绿。

祇知林下酒盈樽,不忧门外车推毂。

灵心内守消冰炭,洗眼旁观看荣辱。

造物乘除真有理,却将康健还无欲。

嗟予放浪已半世,斥逐不去缘微禄。

六年一梦百忧患,踏雨褰裳过林麓。

杀鸡为黍固留我,我自奔忙不皇宿。

乃知风月为君好,颇觉禽鱼憎我俗。

楚鱼楚稻贱如土,老去容身一茅屋。

他年杖履请卜邻,与君静话烹粱粥。

形式: 古风

题江州琵琶亭

危亭古榜名琵琶,尚有枫叶连荻花。

呜呼司马则已矣,行人往来皆叹嗟。

司马风流映千古,当日琵琶传乐府。

江山寂寞三百年,浔阳风月知谁主。

我今单舸犯江潭,往来略已遍东南。

可怜千里伤心目,不待琵琶泪满衫。

形式: 古风

题吴熙老风云图

雨脚横空万牛弩,烈风吹山山欲仆。

草披木拔何足道,大江翻澜失洲渚。

路旁失辔者谁子,道阻且长泥没屦。

鞭驴挽车亦何急,目眩心摇行不顾。

我生飘蓬惯羁旅,顾尔艰难逢亦屡。

衲被蒙头不下堂,且与身谋安稳处。

形式: 古风

题吴熙老古铜榼

子云鸱夷如大壶,日醉自不妨著书。

盛酒借沽太勤劬,铸铜为榼计未疏。

古人制器俭复真,不似后世镂金银。

一罂湛湛致坐侧,时与周旋真可人。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