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七百里山水,手中楖栗粗。
松生师坐石,潭涤祖传盂。
长拟老岳峤,又闻思海湖。
惠能同俗姓,不是岭南卢。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的形象和他的精神世界,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述,展现出一种超脱尘世、与大自然合一的生活态度。
“七百里山水,手中楖栗粗”两句,勾勒出僧人远行于七百里的山水之间,其手中的拐杖表明了他的游历之旅,同时也透露出他对这种简单而自在的生活方式的喜爱。
“松生师坐石,潭涤祖传盂”两句,则描绘了一幅僧人坐在松树下古老的石头上,手持由先祖传下来的洗澡用的木盆,潺潺的水声与自然和谐相融。这里的“师”可能指的是禅宗中的师父,而“祖传盂”则象征着禅宗的传统和精神。
“长拟老岳峤,又闻思海湖”两句,表达了僧人对高远山峰的向往以及他内心深处对于广阔海湖的思考。这里的“老岳峤”可能指的是道教中的仙境,而“思海湖”则可能是比喻心灵深处的思考和探索。
最后,“惠能同俗姓,不是岭南卢”两句,提到了禅宗六祖惠能,他与普通百姓有着相同的姓氏,但他并非是岭南地区的人。这里强调了惠能禅师的平民出身,以及他的禅学对普通人的普遍性。
整首诗通过对僧人生活和精神世界的描绘,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返璞归真的宗教情怀,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切感受与艺术表现力。
不详
唐代诗人。汉族。早年出家为僧。自号“碣石山人”。据说在洛阳的时候后因当时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做诗发牢骚,被韩愈发现其才华。后受教于韩愈,并还俗参加科举,但累举不中第。唐文宗的时候被排挤,贬做长江主簿。唐武宗会昌年初由普州司仓参军改任司户,未任病逝
作尉长安始三日,忽思牛渚梦天台。
楚山远色独归去,灞水空流相送回。
霜覆鹤身松子落,月分萤影石房开。
白云多处应频到,寒涧泠泠漱古苔。
江岸一相见,空令惜此分。
夕阳行带月,酌水少留君。
野地初烧草,荒山过雪云。
明年还调集,蝉可在家闻。
云林颇重叠,岑渚复幽奇。
汨水斜阳岸,骚人正则祠。
苍梧多蟋蟀,白露湿江蓠。
擢第荣南去,晨昏近九疑。
地必寻天目,溪仍住若耶。
帆随风便发,月不要云遮。
极浦浮霜雁,回潮落海查。
峨嵋省春上,立雪指流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