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江岸一相见,空令惜此分。
夕阳行带月,酌水少留君。
野地初烧草,荒山过雪云。
明年还调集,蝉可在家闻。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别离时的惆怅情怀与自然景色的交织。开篇“江岸一相见,空令惜此分”,表达了诗人对难得的聚会时光倍感珍惜,因为很快就要面临分别的现实。这份惆怅之情,在“夕阳行带月”中得到延伸,夕阳与明月共同构成了一幅别离前的静谧画面,而“酌水少留君”,则透露出诗人希望时间能暂停,让这短暂的相聚时刻得以延长。
接下来的“野地初烧草,荒山过雪云”让人感受到季节更迭与自然景观的变化。这里,“野地初烧草”可能暗示着春天或秋后农事的一幕,而“荒山过雪云”,则给人以冬日荒凉之感。这些景象,虽不直接涉及别离,却通过对比和反衬,强化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无常。
最后,“明年还调集,蝉可在家闻”表现出一种期待与希望。即便是分别,也有再次相聚的期盼。这里“调集”可能指的是官员调动或其他形式的集合,而“蝉”则象征着消息或音信,“在家闻”表明诗人期待着能够在家中听到朋友的消息,哪怕是远隔千里。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对时间流逝的深刻感慨,表达了诗人对于友情和时光的珍视,以及面对分别所产生的情感波动。
不详
唐代诗人。汉族。早年出家为僧。自号“碣石山人”。据说在洛阳的时候后因当时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做诗发牢骚,被韩愈发现其才华。后受教于韩愈,并还俗参加科举,但累举不中第。唐文宗的时候被排挤,贬做长江主簿。唐武宗会昌年初由普州司仓参军改任司户,未任病逝
云林颇重叠,岑渚复幽奇。
汨水斜阳岸,骚人正则祠。
苍梧多蟋蟀,白露湿江蓠。
擢第荣南去,晨昏近九疑。
地必寻天目,溪仍住若耶。
帆随风便发,月不要云遮。
极浦浮霜雁,回潮落海查。
峨嵋省春上,立雪指流沙。
司马虽然听晓钟,尚犹高枕恣疏慵。
请诗僧过三门水,卖药人归五老峰。
移舫绿阴深处息,登楼凉夜此时逢。
杜陵惆怅临相饯,未寝月前多屐踪。
铜章美少年,小邑在南天。
版籍多迁客,封疆接洞田。
静江鸣野鼓,发缆带村烟。
却笑陶元亮,何须忆醉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