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羁情

独下三江路,飘如一叶浮。

卧查冲险洑,欹树压平流。

岸枝时冒挽,潬沙或碍舟。

出没见帆影,远近闻棹讴。

浦花春似雪,江气晓如秋。白云乖帝里,舟徼。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独自乘船在三江之中飘泊的画面。"独下三江路,飘如一叶浮"表达了诗人孤独漂泊的处境,如同一片树叶随波逐流,无依无靠。"卧查冲险洑,欹树压平流"则形象地描绘了船只在曲折的江中前进的情景,其中“欹树”指的是岸边的树木,因为风力或其他原因而倾斜,形成一种动态之美。

接下来的"岸枝时冒挽,潬沙或碍舟"细腻地刻画了江岸树枝随着船只的行进而摇曳,以及水中沙洲对航道的影响。这些生动的描写,不仅展现了自然景物的美丽,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感受和情绪波动。

"出没见帆影,远近闻棹讴"则是对船只在水面上行进时帆影的变化,以及从远近不同距离听到桨声的描写。这两句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双重感受,让读者仿佛也能感受到那种飘泊之中的孤独与自由。

"浦花春似雪,江气晓如秋"这一联,将春日江边的花瓣比作纷飞的雪花,用以形容其繁盛,而将清晨的江风比喻为秋天般的凉爽,生动地描绘了自然之美,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春意盎然和秋高气爽的喜爱。

最后"白云乖帝里,舟徼"中,“白云”象征着诗人的梦想与向往,而“乖帝里”则指的是遥远的地方,这里的“舟徼”可能是船行之声,也可以理解为诗人在遥远地方的呼唤或召唤,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的向往和内心的孤独感。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独自漂泊之中的情怀和对自然美景的深刻体验。

收录诗词(40)

刘希夷(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朝诗人。一名庭芝,汉族。高宗上元二年进士,善弹琵琶。其诗以歌行见长,多写闺情,辞意柔婉华丽,且多感伤情调。《旧唐书》本传谓“善为从军闺情之诗,词调哀苦,为时所重。志行不修,为奸人所杀”。《大唐新语》卷8谓“后孙翌撰《正声集》,以希夷为集中之最”。《全唐诗》存诗1卷, 《全唐诗外编》、《全唐诗续拾》补诗7首

  • 字:延之(一作庭芝)
  • 籍贯:汝州(今河南省汝州市)
  • 生卒年:约651年-约680年

相关古诗词

江南曲八首(其三)

君为陇西客,妾遇江南春。

朝游含灵果,夕采弄风蘋。

果气时不歇,蘋花日自新。

以此江南物,持赠陇西人。

空盈万里怀,欲赠竟无因。

形式: 乐府曲辞 押[真]韵

江南曲八首(其六)

暮春三月晴,维扬吴楚城。

城临大江汜,回映洞浦清。

晴云曲金阁,珠楼碧烟里。

月明芳树群鸟飞,风过长林杂花起。

可怜离别谁家子,于此一至情何已。

形式: 乐府曲辞

巫山怀古

巫山幽阴地,神女艳阳年。

襄王伺容色,落日望悠然。

归来高唐夜,金釭燄青烟。

颓想卧瑶席,梦魂何翩翩。

摇落殊未已,荣华倏徂迁。

愁思潇湘浦,悲凉云梦田。

猿啼秋风夜,雁飞明月天。

巴歌不可听,听此益潺湲。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孤松篇

蚕月桑叶青,莺时柳花白。

澹艳烟雨姿,敷芬阳春陌。

如何秋风起,零落从此始。

独有南涧松,不叹东流水。

玄阴天地冥,皓雪朝夜零。

岂不罹寒暑,为君留青青。

青青好颜色,落落任孤直。

群树遥相望,众草不敢逼。

灵龟卜真隐,仙鸟宜栖息。

耻受秦帝封,愿言唐侯食。

寒山夜月明,山冷气清清。

凄兮归凤集,吹之作琴声。

松子卧仙岑,寂听疑野心。

清泠有真曲,樵采无知音。

美人何时来,幽径委绿苔。

吁嗟深涧底,弃捐广厦材。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