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松篇

蚕月桑叶青,莺时柳花白。

澹艳烟雨姿,敷芬阳春陌。

如何秋风起,零落从此始。

独有南涧松,不叹东流水。

玄阴天地冥,皓雪朝夜零。

岂不罹寒暑,为君留青青。

青青好颜色,落落任孤直。

群树遥相望,众草不敢逼。

灵龟卜真隐,仙鸟宜栖息。

耻受秦帝封,愿言唐侯食。

寒山夜月明,山冷气清清。

凄兮归凤集,吹之作琴声。

松子卧仙岑,寂听疑野心。

清泠有真曲,樵采无知音。

美人何时来,幽径委绿苔。

吁嗟深涧底,弃捐广厦材。

形式: 古风

翻译

春蚕时节桑叶翠绿,黄莺报时柳絮纷飞。
淡雅如烟的雨露,铺满春天的小路。
为何秋风起时,凋零从此时开始。
唯有南涧的松树,不叹流水东逝。
乌云蔽日,白雪皑皑,不论寒暑。
为君留存青翠,无论环境如何变迁。
青翠的颜色,独立而正直。
群树遥遥相望,杂草不敢靠近。
灵龟预言隐居之处,仙鸟适宜栖息。
宁可不受秦王封赏,只求唐侯的简朴生活。
寒山夜晚月光明亮,山间清冷寂静。
凄凉归来的凤凰聚集,风吹过似琴音。
松子在仙人峰上安眠,静听却疑心有野心。
清冷的空气中,有真实的乐章,伐木者却无共鸣。
美人何时能来,小径上覆盖着绿苔。
唉,深涧之下,这些木材被遗弃,本该用于广厦。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独自挺立的松树在秋风中坚守着绿色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不随波逐流、保持独立精神的赞美。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清新。

"蚕月桑叶青,莺时柳花白",开篇就以鲜明的对比手法描绘出春天的景色,桑叶正青,柳花却已白,生动地展现了季节交替的画面。

接下来的"澹艳烟雨姿,敷芬阳春陌"则是对春日景色的细腻描摹,烟雨朦胧中透露出春意的生机与美好。

"如何秋风起,零落从此始",秋风乍起,万物萧瑟,预示着季节更迭和生命轮回的主题。

"独有南涧松,不叹东流水",诗人眼中只有那挺拔独立的松树不随世事变迁,它不向往那些随波逐流的东西,如同诗人内心对坚守自我的赞歌。

"玄阴天地冥,皓雪朝夜零"则是对冬日景色的描绘,天地间弥漫着神秘莫测的黑暗,而皑皑白雪却在清晨到夜晚不断地轻轻飘落。

"岂不罹寒暑,为君留青青",诗人通过松树对寒冷和酷热都能保持绿色的坚守,表达了对这种精神的崇敬。

以下几句"青青好颜色,落落任孤直。群树遥相望,众草不敢逼。灵龟卜真隐,仙鸟宜栖息。耻受秦帝封,愿言唐侯食。寒山夜月明,山冷气清清",诗人通过对松树颜色的赞美,对周围景物的描写,以及对古代贤者的提及,进一步强化了松树不屈不挠的形象。

最后几句"凄兮归凤集,吹之作琴声。松子卧仙岑,寂听疑野心。清泠有真曲,樵采无知音。美人何时来,幽径委绿苔。吁嗟深涧底,弃捐广厦材",则是对自然之声的感受,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期待和对世俗功利的摒弃。

总体来说,这首诗以松树为象征,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色描写和深邃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精神追求。

收录诗词(40)

刘希夷(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朝诗人。一名庭芝,汉族。高宗上元二年进士,善弹琵琶。其诗以歌行见长,多写闺情,辞意柔婉华丽,且多感伤情调。《旧唐书》本传谓“善为从军闺情之诗,词调哀苦,为时所重。志行不修,为奸人所杀”。《大唐新语》卷8谓“后孙翌撰《正声集》,以希夷为集中之最”。《全唐诗》存诗1卷, 《全唐诗外编》、《全唐诗续拾》补诗7首

  • 字:延之(一作庭芝)
  • 籍贯:汝州(今河南省汝州市)
  • 生卒年:约651年-约680年

相关古诗词

采桑

杨柳送行人,青青西入秦。

谁家采桑女,楼上不胜春。

盈盈灞水曲,步步春芳绿。

红脸耀明珠,绛唇含白玉。

回首渭桥东,遥怜春色同。

青丝娇落日,缃绮弄春风。

携笼长叹息,逶迟恋春色。

看花若有情,倚树疑无力。

薄暮思悠悠,使君南陌头。

相逢不相识,归去梦青楼。

形式: 古风

将军行

将军辟辕门,耿介当风立。

诸将欲言事,逡巡不敢入。

剑气射云天,鼓声振原隰。

黄尘塞路起,走马追兵急。

弯弓从此去,飞箭如雨集。

截围一百里,斩首五千级。

代马流血死,胡人抱鞍泣。

古来养甲兵,有事常讨袭。

乘我庙堂运,坐使干戈戢。

献凯归京师,军容何翕习。

形式: 古风 押[缉]韵

春女行

春女颜如玉,怨歌阳春曲。

巫山春树红,沅湘春草绿。

自怜妖艳姿,妆成独见时。

愁心伴杨柳,春尽乱如丝。

目极千馀里,悠悠春江水。

频想玉关人,愁卧金闺里。

尚言春花落,不知秋风起。

娇爱犹未终,悲凉从此始。

忆昔楚王宫,玉楼妆粉红。

纤腰弄明月,长袖舞春风。

容华委西山,光阴不可还。

桑林变东海,富贵今何在?

寄言桃李容,胡为闺閤重。

但看楚王墓,唯有数株松。

形式: 古风

春日行歌

山树落梅花,飞落野人家。

野人何所有,满瓮阳春酒。

携酒上春台,行歌伴落梅。

醉罢卧明月,乘梦游天台。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