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都(其六)

一枕邯郸梦醒迟,蓬瀛虽远系人思。

出山志在登鳌顶,何日身才入凤池。

诗酒未除名士习,公卿须趁少年时。

碧鸡金马寻常事,总要生来福分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李鸿章所作的《入都(其六)》,表达了诗人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和对时机的把握。首句"一枕邯郸梦醒迟",以典故暗示自己在京城的梦境尚未完全消散,反映出对官场生活的深深向往。"蓬瀛虽远系人思",将仙境与朝廷相联,表达对高位的渴望。

"出山志在登鳌顶",表明诗人有雄心壮志,想要攀登上权力的高峰,即所谓的"鳌顶"。"何日身才入凤池",凤池是宫廷的代称,诗人期待有朝一日能进入朝廷核心,施展才华。

"诗酒未除名士习",透露出诗人保持着文人士大夫的风雅习惯,即使身处官场,也不忘诗酒为伴。"公卿须趁少年时",强调抓住青春年华,积极进取,争取早日实现目标。

最后两句"碧鸡金马寻常事,总要生来福分宜",表面上看是说入仕为官是平常之事,但实则暗含对自己命运的感慨,认为这一切都需要天生的福分才能顺利实现。

整体来看,这首诗展现了李鸿章作为晚清重臣的抱负和对仕途的深思,同时也流露出他对个人际遇的些许无奈。

收录诗词(76)

李鸿章(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世人多尊称李中堂,亦称李合肥,本名章铜,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慈禧太后视其为“再造玄黄之人”,著有《李文忠公全集》。与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并称为“中兴四大名臣”,与俾斯麦、格兰特并称为“十九世纪世界三大伟人”

  • 字:渐甫或子黻
  • 号:少荃(泉)
  • 籍贯:安徽合肥
  • 生卒年: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

相关古诗词

入都(其九)

一肩行李又吟囊,检点诗书喜欲狂。

帆影波痕淮浦月,马蹄草色蓟门霜。

故人共赠纯仁麦,荆妇同持陆贾装。

自愧长安居不易,翻教食指累高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赴试途中有感

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

一万年来谁著史?八千里外觅封侯。

定将捷足随途骥,那有闲情逐水鸥!

笑指泸沟桥畔月,几人从此到瀛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赴试途中有感

回头往事竟成尘,我是东西南北身。

白下沉酣三度梦,青山沦落十年人。

穷通有命无须卜,富贵何时乃济贫。

角逐名场今已久,依然一幅旧儒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入都(其四)

局促真如虱处裈,思乘春浪到龙门。

许多同辈矜科第,已过华年逐水源。

两字功名添热血,半生知遇有殊恩。

壮怀枨触闻鸡夜,记取秋风拭泪痕。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