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大龙湫

晓行苍壁中,穷处仍高崖。

白龙三百丈,欲下层颠来。

映日洒飞雨,绕山行怒雷。

潭影纳浩荡,云气扶崔嵬。

小儒叹造化,办此何雄哉。

亦知天下绝,尊者所徘徊。

三生清净愿,俗缘故难开。

践胜吾岂敢,稽首傥兴哀。

形式: 古风

翻译

清晨在青色的峭壁间行走,身处偏远之地依然面临高峻的崖壁。
巨大的白龙有三百丈长,似乎想要从山巅降落下来。
阳光照射下,它洒落如飞雨,环绕山峰的雷声震怒。
潭水倒映着广阔无垠的天空,云雾缭绕在巍峨的山峦之上。
小小的读书人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这是何等的壮丽啊。
我也深知这样的美景世间罕见,连尊贵的人也会在此驻足徘徊。
我虽有三生清净的心愿,但世俗的牵绊使愿望难以实现。
面对这胜景,我怎敢自夸,唯有深深鞠躬,或许能表达我的敬畏和哀思。

注释

晓:清晨。
苍壁:青色的峭壁。
穷处:偏远之地。
高崖:高峻的崖壁。
白龙:形容巨龙。
层颠:山巅。
飞雨:如雨般洒落。
怒雷:震怒的雷声。
潭影:潭水的倒影。
浩荡:广阔无垠。
崔嵬:巍峨。
造化:大自然。
稽首:深深鞠躬。
哀:敬畏之情。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与义的《题大龙湫》,描绘了清晨在大龙湫瀑布前的壮观景象。首句“晓行苍壁中”点明了时间与环境,早晨走在深邃的峡谷之中。接下来的“穷处仍高崖”进一步强调了地形的险峻。诗人以“白龙三百丈”形容瀑布之长,仿佛巨龙欲从山巅降落,形象生动。

“映日洒飞雨,绕山行怒雷”两句,通过比喻和拟人手法,写出瀑布如飞雨般在阳光下闪烁,又如雷霆般轰鸣,展现了瀑布的磅礴气势。潭水深广,“潭影纳浩荡”,云气缭绕山峰,“云气扶崔嵬”,描绘出山水的壮丽与神秘。

诗人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赞叹其雄伟壮观,并意识到这样的美景是常人难以触及的,只有“尊者”(高人)才会在此流连。“三生清净愿,俗缘故难开”表达了诗人对超脱世俗、追求清净生活的向往,但又深知这并非易事。

最后两句“践胜吾岂敢,稽首傥兴哀”,诗人谦逊地表示自己不敢轻易超越这样的胜景,只能以虔诚的态度表达敬意和感慨。整首诗语言凝练,情感深沉,充分展现了大龙湫瀑布的壮美及其对诗人的深深触动。

收录诗词(657)

陈与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 字:去非
  • 号:简斋
  • 生卒年:1090-1138

相关古诗词

题长冈亭呈德升大光

久客不忘归,如头垢思沐。

身行江海滨,梦绕嵩少麓。

马何预得失,鵩何了淹速。

匣中三尺水,瘴雨生新绿。

胡为古驿中,坐听风吟木。

既非还吴张,亦异赴洛陆。

两公茂名实,自是宜鼎轴。

发发不可迟,帝言频郁穆。

形式: 古风

题长乐亭

远山云迷颠,近山净如沐。

客子曳竹舆,伊鸦过山麓。

我行一何迟,时序一何速。

东风所经过,林水一时绿。

疏雨忽飞坠,声在道边木。

淑气自远归,光景变川陆。

遥知存存子,明亦戒征轴。

霁色虽宜诗,不见此清穆。

形式: 古风

题刘路宣义风月堂

长风将佳月,万里到此堂。

天游本无待,邂逅今夕凉。

北窗旧竹短,南窗新竹长。

此君本无心,风月不相忘。

道人方燕坐,万物凝清光。

不独揖霜雪,似闻笙鹤翔。

乃知一念静,可洗千劫忙。

明当携曲生,往问安心方。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题易元吉画獐

纷纷骑马尘及腹,名利之窟争驰逐。

眼明见此山中吏,怪底吾庐有林谷。

雌雄相对目炯炯,意闲不受荣与辱。

掇皮皆真岂自知,坐令猫犬羞奴仆。

我不是李卫公,欺尔无魂规尔肉。

又不是曹将军,数肋射尔不遗镞。

明窗无尘帘有香,与尔共此春日长。

戏弄竹枝聊卒岁,不羡晋宫车下羊。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