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轩户萧条对北垣,谁来此地种檀栾。
无人会得青青意,雨洗风吹叶叶寒。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清幽的山林景象。开篇“轩户萧条对北垣”,轩指的是竹窗,设想在深邃的竹林之中,有一扇竹制的窗户静静地对着远处的北墙,给人一种超然世外的感觉。紧接着“谁来此地种檀栾”,诗人好奇这一片清净之地是由何方高人所种植,这里的“檀栾”指的是槐树和栾树,它们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吉祥与平安。
下句“无人会得青青意”,表达了诗人对这份宁静的赞美。这里的“青青”指的是竹子的颜色,也隐含着永恒不变的意思,诗人感叹没有人能够真正领悟这种自然之美所蕴含的情怀。
最后两句“雨洗风吹叶叶寒”,则描绘了一场细雨过后,微风吹拂下的竹叶,显得格外清凉。在这里,雨水和风都成为诗中重要的元素,不仅带来了凉意,也让这片竹林更加生动。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精细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大自然美感的深刻体验。
不详
舒城(今属安徽)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北宋末前后在世。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进士(榜名美成),做过钱塘幕官,自户部郎官责知巢县,宋徽宗宣和中任郴州知州。南宋建炎初,(公元1127年)以中奉大夫知袁州。致仕后定居宜春。初至,讼牒颇繁,乃大书“依本分”三字,印榜四城墙壁。郡民化之,谤四厅为无讼堂
岸草江花对夕阳,满船新月夜鸣榔。
秋清菡萏红千柄,风静琉璃碧一方。
危楼百尺对东山,帘幕秋风捲暮寒。
每向残阳新月看,几人曾此凭栏干。
谁营僧舍近西城,今与行人作短亭。
庭下秋风花簌簌,门前春水竹青青。
国史班班有旧闻,欲将重说与郴人。
教知蔡妇潸然意,可比神仙噀酒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