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国史班班有旧闻,欲将重说与郴人。
教知蔡妇潸然意,可比神仙噀酒神。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阮阅的作品,名为《郴江百咏(其八十一)·孝妇冢》。从鉴赏角度来看,这首诗通过对古代孝妇故事的描述,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崇尚孝道的价值观。
“国史班班有旧闻”一句,表明诗人想要讲述的是一个流传已久、载入史册的故事。这里的“国史”,指的是记录国家大事的官方史书,而“班班”,则形容这些事件被反复提及和记忆。
接着,“欲将重说与郴人”表达了诗人想要再次讲述这个故事给当地郴州人民听。这里的“郴人”,特指居住在湖南郴州地区的人们,强调了故事的地缘关联性。
第三句“教知蔡妇潸然意”中的“蔡妇”,很可能是指古代某位以孝行著称的女性。这里诗人通过“教知”二字,传达了一种教育意义,即通过这个故事来告诉人们什么是真正的孝道。“潸然意”则表明这个故事触动了人心,令人感慨。
最后,“可比神仙噀酒神”一句,则是对蔡妇孝行的一种极高赞誉。在这里,“神仙噀酒”,是一个常见于古代文学中的夸张手法,用来形容人物的超凡脱俗。将蔡妇的孝行与神仙相提并论,不仅彰显了诗人对这个故事的深刻印象,也表达了一种崇高的道德理想。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讲述一个古代孝妇的故事,传递了诗人对于传统美德的赞扬和推崇,同时也反映出中国文化中重视家庭伦理、尊老爱幼的价值观。
不详
舒城(今属安徽)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北宋末前后在世。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进士(榜名美成),做过钱塘幕官,自户部郎官责知巢县,宋徽宗宣和中任郴州知州。南宋建炎初,(公元1127年)以中奉大夫知袁州。致仕后定居宜春。初至,讼牒颇繁,乃大书“依本分”三字,印榜四城墙壁。郡民化之,谤四厅为无讼堂
聊依枯木伴寒藤,曾为当年孔傅生。
寂寞空山穷谷里,如今文杏又争名。
结茅编竹对高丛,不种修篁不植松。
但得数枝花似雪,何须裁截伴枯筇。
老蛟力斗死池中,山下流泉暗谷通。
风雨年年常十五,休将涓滴强邀功。
寂寂星坛长绿苔,井边橘老又重栽。
城头依旧东楼在,未见当时鹤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