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中杂咏(其三)茶笋

袖然三五寸,生必依岩洞。

寒恐结红铅,暖疑销紫汞。

圆如玉轴光,脆似琼英冻。

每为遇之疏,南山挂幽梦。

形式: 古风 押[送]韵

翻译

衣袖仅三五寸宽,生来就依赖山岩洞穴。
寒冷时怕它凝结成红色铅,温暖时又担心它融化紫色汞。
它圆润如玉轴发光,脆弱得像冰冻的琼花。
每次遇见它都感到稀有,如同南山挂满了我幽深的梦境。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皮日休的《茶中杂咏》之一,专门描写茶笋。从鉴赏角度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茶笋形态和质感的精细刻画,以及与自然环境的巧妙比喻,展现了诗人的独特观察视角和深厚的生活体验。

“袖然三五寸,生必依岩洞。”这两句描绘了茶笋生长于幽暗的山岩之中,其形态如同袖子般大小约在三到五寸之间。这里通过对茶笋外形的细腻刻画,传达出诗人对于自然界微小事物观察的细致和兴趣。

“寒恐结红铅,暖疑销紫汞。”这些句子通过对比手法,将茶笋在不同的温度环境下所呈现的质感进行了生动描绘。在寒冷中,它如同红色金属般坚硬;而在温暖之中,则似乎变得柔软如同熔化的紫汞。这不仅展现了诗人敏锐的感觉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同时也展示了茶笋在自然变化中的独特韧性。

“圆如玉轴光,脆似琼英冻。”这两句则是对茶笋质地与形态的进一步描绘。诗人将其比作圆润发亮的玉轴和脆弱易碎的琼瑶冰冻,通过这种精美的比喻,不仅突出了茶笋的外观特征,也传达了一种对自然之物细腻感受与欣赏的情怀。

“每为遇之疏,南山挂幽梦。”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于茶笋生长环境的一种情感寄托。诗人表达了自己每当偶遇这般景象,就会在心中留下一份淡远的诗意和对自然美好的向往,这份情感就如同悬挂于南山之巅,成为他那幽深难以触及的情感梦境。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精细的观察与生动的比喻,将茶笋这一平凡事物提升至一种艺术品位,不仅展示了诗人的才华,也揭示了自然美在诗人心中的珍贵位置。

收录诗词(427)

皮日休(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逸少,生于公元834至839年间,卒于公元902年以后。曾居住在鹿门山,自号鹿门子,又号间气布衣、醉吟先生。晚唐文学家、散文家,与陆龟蒙齐名,世称"皮陆"。今湖北天门人(《北梦琐言》),汉族。在唐时历任苏州军事判官(《吴越备史》)、著作佐郎、太常博士、毗陵副使。后参加黄巢起义,或言“陷巢贼中”(《唐才子传》),任翰林学士,起义失败后不知所踪。诗文兼有奇朴二态,且多为同情民间疾苦之作。《新唐书·艺文志》录有《集》、《皮子》、《皮氏鹿门家钞》多部

  • 字:袭美
  • 生卒年:867

相关古诗词

茶中杂咏(其七)茶焙

凿彼碧岩下,恰应深二尺。

泥易带云根,烧难碍石脉。

初能燥金饼,渐见乾琼液。

九里共杉林,相望在山侧。

形式: 古风

茶中杂咏(其八)茶鼎

龙舒有良匠,铸此佳样成。

立作菌蠢势,煎为潺湲声。

草堂暮云阴,松窗残雪明。

此时勺复茗,野语知逾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茶中杂咏(其四)茶籯

筤篣晓携去,蓦个山桑坞。

开时送紫茗,负处沾清露。

歇把傍云泉,归将挂烟树。

满此是生涯,黄金何足数。

形式: 古风

茶中杂咏(其十)煮茶

香泉一合乳,煎作连珠沸。

时看蟹目溅,乍见鱼鳞起。

声疑松带雨,饽恐生烟翠。

尚把沥中山,必无千日醉。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