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上竹枝词

小舠轻刺过滩沙,九月丹枫赛锦霞。

七十二溪流欲遍,只须随路宿山家。

形式: 词牌: 竹枝 押[麻]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秋季湖上泛舟的景象,充满了生动的自然意象和生活情趣。

首句“小舠轻刺过滩沙”,以“小舠”点出舟船之小,以“轻刺”描绘划船动作的轻盈,通过“过滩沙”展现了船只在水面上穿行的动态美,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悠然的氛围。

次句“九月丹枫赛锦霞”,将九月的红叶比作锦霞,不仅色彩鲜艳,而且形象地表现了枫叶在秋日阳光下如火焰般燃烧的壮丽景象,与前句形成鲜明对比,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和丰富性。

第三句“七十二溪流欲遍”,以“七十二溪”象征众多的水流,暗示了诗人所处环境的广阔和复杂,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叹。这里的“欲遍”则透露出诗人对探索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向往。

最后一句“只须随路宿山家”,以“随路宿山家”表达了诗人愿意顺应自然,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这不仅是对旅途生活的描述,也体现了诗人对和谐共生、亲近自然的哲学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秋季湖上泛舟的独特魅力,以及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切感受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是一首充满诗意和哲理的作品。

收录诗词(10)

丰应元(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烛下书怀呈郡中诸公

大易垂圣训,括囊慎灾愆。

丰也伤弓翮,三复玩斯编。

眷言念明德,忍无片语宣。

伸纸展微吟,羞涩愧巴笺。

忆发覆额时,缀名弟子员。

把椟当玄冬,下笔惊潺湲。

使者抚顶叹,先达倒屣延。

自顾颇颖特,咫尺会腾鶱。

蹉跎二十载,惜景悲逝川。

懒与叔夜并,疢类休文缠。

时散松间帙,稍慰竹下眠。

飞扬看同列,勋名梦昔贤。

囊锥痛久处,匣剑号重渊。

尚想十年字,乘马甘迍邅。

讵意无妄灾,苍蝇点素毡。

投杼怯三至,慈母宁免焉。

牒下如风霆,玉碎不复全。

父老泣吞声,儿童走呼天。

所司欲加罪,谁敢称不然。

但孤圣代恩,怅望朴棫篇。

斯民三代馀,王路本平平。

微躯焉足论,举错难倒悬。

悠悠岁月移,忽忽天运旋。

蠖屈无终极,大钧常好还。

崔嵬有屠公,高义凌层玄。

奇文拯涸鳞,云锦光新鲜。

抗颜出霞表,吐词落飞湍。

群公实同声,感激亦联翩。

顿令寒炉灰,袅袅生微烟。

顾惭七尺躯,却受世人怜。

缅怀翳桑饿,报德知何年。

悽恻流哀音,一致达者前。

形式: 古风

病起见雪

舟行犯凝寒,累日婴壮热。

通宵体如炙,阴邪壅关节。

呻吟非一种,展转发千结。抄方煮松桂,解汗强流?。

稍稍胸膈疏,阳明气仍烈。

眼枯双耳鸣,坏都转骚屑。

僵卧非故性,呼儿炙破褐。

下床尚恍惚,举止正蹩躠。

推窗坐始定,捲幔见春雪。

陡觉毛骨耸,心胆尽澄彻。

鳞鳞覆瓦重,皑皑映空洁。

饥乌啄封条,冻雀踊烟突。

古画久蒙昧,对此见毫发。

焚香理绣句,洗研分停渫。

纤毫思颇怪,棱层气自别。

支离把冻手,点画随断缺。

长吟识浩荡,忧时苦迂拙。

烽烟照属国,海外正流血。

虮虱生组甲,鞍马冻欲折。

哀哉黄竹词,感叹歌且阕。

形式: 古风

苦寒行

皇天不测威,弥月穷阴结。

冻深日驭短,冰坚坤厚裂。

敝裘虽被体,浊酒新告竭。

兀兀室中榻,寂寂户外辙。

尚留胸腹温,实恐指爪折。

野屋昼断烟,湿突坐鶗鴂。

白面谁家子,光采鲜洁下床日将午。

香厨供炰鳖,气蒸闻帐暖,坐久呼耳热。

不识江南寒,那知蓟北雪。

蓟北今年十尺雪,长安九衢鞍马绝。

况复斗米三百钱,饿尸填道翻乌鸢。

此中米价频年贱如土,贩夫抛弃玉粒同流泉。

汝曹岂知造化损益理,长安往岁白粱狼藉遗路边。

形式: 古风

题杨大临墨鹰图

杨生写生如写草,数枝霜干何潦倒。

愁胡一面坐侧目,杀气棱棱向晴昊。

眼中乳雀分西东,草间狐兔无行踪。

杨生杨生掣化工,貌出肝胆真英雄。

披图一啸空堂冷,乘风下取愁天公。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