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陵王

甚天色。苦问桃红李白。

伊祈氏,沙际才归,依约春回晓烟湿。老寒犹煞忒。

景物。中年惯识。

天应遣,雨洗风梳,柳睡花眠尚无力。名园谩他适。

任黄四栽培,殷七奇特。一年好处须寒食。

待花畔携酒,酒边索句,春馀太半未须急。

记旧隐幽寂。我亦。几时得。归检点苔封,评品梅格。

教看林下休官一。与莺花分界,渔樵争席。

抚松长啸,芳菲事,尽渠惜。

形式: 词牌: 兰陵王

鉴赏

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初春的景象与个人情感,开篇即问“甚天色”,表现出对自然界万物复苏的好奇与期待。接着,“苦问桃红李白”则是对春日里花朵是否已经绽放的迫切询问。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欣赏,更含有一种对生命活力和美好的向往。

“伊祈氏,沙际才归,依约春回晓烟湿”,这里诗人通过伊祈氏这个人物形象,表达了对春天回归的喜悦之情。沙际即是河沙边际,这里指的是春天水暖冰融的景象,依约春回则是说春天依旧按照季节的约定而至,晓烟湿更增加了一种朦胧和柔美的感觉。

“老寒犹煞忒。景物。中年惯识”,诗人表达了对岁月流逝的感慨,以及面对春天景象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这其中,“老寒”指的是残留的寒意,犹煞忒则是说这股寒意尚未完全消散。中年的人对这些景物已司空见惯,但依然能引起深深的共鸣。

“天应遣,雨洗风梳,柳睡花眠尚无力”,这里描写了春天的雨水洗净尘埃,风轻拂过枝叶,而柳树和花朵们仍在沉睡中没有苏醒的力量。诗人通过这景象表达了一种对自然界更新换代过程中的平和接受。

“名园谩他适。任黄四栽培,殷七奇特”,诗人提到了著名的园林,这里可能是指某个知名的花园或山水之地。任黄四栽培则是在说园中有人在精心培育植物,而殷七奇特则是对园中景色给予了高度评价。

“一年好处须寒食。待花畔携酒,酒边索句,春馀太半未须急”,诗人提倡在美好的地方要耐心等待,即便是在寒冷的季节,也要享受大自然赐予的一切。在花前带上酒,慢慢地寻找诗句,不必急于求成,因为春天的大部分时光尚未流逝。

“记旧隐幽寂。我亦。几时得”,这里表达了对往昔美好回忆的怀念,以及个人内心深处对于某种事物或情感渴望的反问。“我亦”则是诗人自指,表明自己也同样拥有这种渴望。

“归检点苔封,评品梅格。教看林下休官一”,诗人的归家之旅中,仔细检查和品鉴着苔藓的生长情况,以及对梅花的品质进行评价。这既是自然观察也是个人情感的流露。在“教看林下休官一”中,诗人似乎在劝说或自我安慰,要在树林下好好地享受放松和休憩。

“与莺花分界,渔樵争席。抚松长啸,芳菲事,尽渠惜”,最后一段诗句中,“与莺花分界”描绘了与莺花共处的情景,而“渔樵争席”则表达了一种对美好时光和空间的占有欲。抚摸松树发出悠长的啸声,感受着那些细腻而美好的瞬间,并且对于这些美好都心存珍惜。

这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象的描绘,以及个人情感的流露,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界和生命美好的深切体验与无限向往。

收录诗词(788)

李曾伯(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 字:长孺
  • 号:可斋
  • 籍贯:要亦戛戛异
  • 生卒年:1198年-1268年

相关古诗词

好事近.甲申春益昌作

春在粉墙西,墙里不知春色。

惟有桃花一树,似故园曾识。

晚来携客上南楼,山外又山隔。

准拟清明何处,问东风知得。

形式: 词牌: 好事近

江神子/江城子

白妃卷絮逐风颠。透朱帘。向空漫。

剪出冰花,偏爱腊前看。

能费化工多少力,千万里,尽同天。

歌楼清赏记当年。玉人占。绣衾寒。

老去孤高,世虑肯咨煎。

争似小窗梅影下,聊一笑,付无言。

形式: 词牌: 江城子

西江月(其二)再和

排遣新寒有酒,追寻旧隐无人。四山朔吹又冬鸣。

吹送午钟馀韵。过眼霜高木落,寄心月驶云行。

归欤闭户饱藜羹。世事华胥一枕。

形式: 词牌: 西江月

西江月(其一)宜兴山间即事

不暖不寒天气,无思无虑山人。竹窗时听野禽鸣。

更有松风成韵。竟日蒲团打坐,有时藜杖闲行。

呼童开酒荐杯羹。欲睡携书就枕。

形式: 词牌: 西江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