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岳魏监庙曩自请奉祠恬于声利十馀年来益闭户读易人罕识之余托姻且契比来吴惠教五绝笃叙故旧情谊蔼然用韵复寄不足酬盛意(其二)

谁知白鹤早登门,遗墨犹馀屋漏痕。

师友百年同慧脉,固应自有不云存。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

翻译

谁能想到白鹤竟先来访,遗留的墨迹还留有屋檐滴水的痕迹。
师长朋友间的智慧传承了一百年,他们自然应该仍有留存的智慧遗产。

注释

谁知:出乎意料。
白鹤:象征长寿或高雅。
遗墨:遗留的墨迹。
犹馀:仍然残留。
屋漏痕:屋檐滴水的痕迹,比喻岁月的痕迹。
师友:指老师和朋友。
百年:形容时间长久。
同慧脉:共享智慧的源泉。
固应:本来就应该。
不云存:并未消失,仍然存在。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的文学家牟巘所作,名为《南岳魏监庙曩自请奉祠恬于声利十馀年来益闭户读易人罕识之余托姻且契比来吴惠教五绝笃叙故旧情谊蔼然用韵复寄不足酬盛意(其二)》。从这短短的四句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深厚的情谊和对友情的珍视。

"谁知白鹤早登门,遗墨犹馀屋漏痕。"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古雅宁静的画面:一只白鹤不知不觉地来到诗人居所的门前,而室内则留有先贤的墨迹和岁月的痕迹。这表达了对往昔时光的怀念,以及对文学传承的尊崇。

"师友百年同慧脉,固应自有不云存。" 这两句诗强调了作者与师友之间精神上的共鸣和情感上的相连,尽管世事变迁,但这种精神纽带是永恒存在的,不会消散。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和内心世界的情感流露,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它不仅是一次友情的宣泄,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精神追求的体现。

收录诗词(408)

牟巘(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二二七~一三一一),一字献之,学者称陵阳先生,徙居湖州(今属浙江)。以父荫入仕,曾为浙柬提刑。理宗朝,累官大理少卿,以忤贾似道去官。恭宗德祐二年(一二七六)元兵陷临安,即杜门不出,隐居凡三十六年,卒年八十五。有《陵阳集》二十四卷(其中诗六卷)。事见《宋元学案》卷八○,清光绪《井研县志》卷三一有传。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清乾隆十二年周永年刻《陵阳先生集》(简称周本)、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底本诗集外之诗及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 字:献甫
  • 籍贯:井研(今属四川)

相关古诗词

南岳魏监庙曩自请奉祠恬于声利十馀年来益闭户读易人罕识之余托姻且契比来吴惠教五绝笃叙故旧情谊蔼然用韵复寄不足酬盛意(其三)

全真闭户魏不琢,二纪怡然外世荣。

留得诗名皮陆集,到君句法有馀清。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相如抚琴

不负百年心,琴中托意深。

如何浑忘却,犹费白头吟。

形式: 五言绝句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