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春去计秋期,长安在梦思。
多逢山好处,少值客行时。
云起争峰势,花交隐涧枝。
停骖一惆怅,应秪岭猿知。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春天行走于商山道中的景象和心情。开篇“春去计秋期”表明春季即将过去,转眼又要到秋天了,这里的“计”字带有一种时间流逝的感慨。“长安在梦思”则透露出诗人对远方首都长安的怀念之情,如同做一场美好的梦。
接下来的“多逢山好处,少值客行时”表达了诗人对于途中所见风景的赞赏,但同时也感慨于旅途中的孤独与寂寞。这里的“多逢山好处”指的是沿途美丽的山色,而“少值客行时”则是说遇到同路之人的机会不多。
“云起争峰势,花交隐涧枝”用鲜明的笔触勾勒出山间的云雾与花朵相互掩映的生动景象。这里的“云起争峰势”形容了云彩与山峰之间仿佛在竞争高低,“花交隐涧枝”则描绘了花朵与溪流边缘树枝间错落有致的情状。
最后两句“停骖一惆怅,应秪岭猿知”,诗人在山中停下马匹,心中充满了无尽的忧思。这里的“停骖”是指暂时停止行进,而“一惆怅”则表达了内心的复杂情感。“应秪岭猿知”中的“秪”字可能是对山林之深幽的一种描绘,而“应”字则暗示着与远处或高处的联系,整句意在强调诗人所怀抱的忧思仿佛连山中之物都能感同身受。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情感世界与审美趣味。
不详
不掩盈窗月,天然格调高。
凉风移蟋蟀,落叶在离骚。
回笔挑灯烬,悬图见海涛。
因论三国志,空载几英豪。
一家烟岛隈,竹里夜窗开。
数派分潮去,千樯聚月来。
石楼云断续,涧渚雁徘徊。
了得平生志,还归筑钓台。
夜忆开元寺,凄凉里巷间。
薄烟通魏阙,明月照骊山。
半壁空宫闭,连天白道闲。
清晨更回首,独向灞陵还。
先生颛顼后,得道自何人。
松柏卑于寿,儿孙老却身。
夜窗峰顶曙,寒涧洞中春。
恋此逍遥境,云间不可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