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知玄上人遇暴经因有赠

缥帙无尘满画廊,钟山弟子静焚香。

惠能未肯传心法,张湛徒劳与眼方。

风飏檀烟销篆印,日移松影过禅床。

客儿自有翻经处,江上秋来蕙草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洁净的书卷装满画廊,钟山弟子们静静燃香。
惠能大师不肯轻易传授心法,张湛徒然寻找答案却不得其门。
檀香燃烧,篆刻的印记随风消散,阳光移动,松影掠过禅床。
来访者自会有研读经书的地方,秋天江边的蕙草已显得荒凉。

注释

缥帙:形容书籍卷轴整洁无尘。
弟子:指门徒或追随者。
静焚香:静静地焚烧香料,用于静心或祭祀。
惠能:唐代禅宗大师。
心法:佛教中指修行的关键方法或智慧。
徒劳:白费力气,没有结果。
销:消失,消散。
篆印:古代印章,此处可能象征着佛法或修行的印记。
禅床:僧人打坐修行的床榻。
客儿:来访的客人,也指修行者。
翻经处:研读佛经的地方。
蕙草:一种香草,象征高雅和清净。
荒:荒芜,无人问津。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禅师或高僧在静谧的环境中进行修行的情景。"缥帙无尘满画廊,钟山弟子静焚香"一句,设定了一个清净而神圣的空间,画廊内无尘埃,显示出主人对清洁和纯粹的追求;"钟山弟子"指的是禅宗祖师之一的钟山法朗的门下弟子,他们在这里静静地焚烧着香料,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氛围。

接着的两句"惠能未肯传心法,张湛徒劳与眼方"表明诗中的主人或知玄上人,对于禅宗六祖惠能所传的心法持保留态度,而对张湛的教导则感到劳而无功,只是在眼前寻找理解。这里体现了诗人对于禅学的深刻理解和个人见解。

"风飏檀烟销篆印,日移松影过禅床"两句,则是对环境的进一步描绘。风轻拂过香炉中的檀香,烟雾缭绕而又渐渐消散,形成一种神秘的图案;太阳移动投射在禅床上的松树影子,使人感觉到时间的流逝和内心的平静。

最后两句"客儿自有翻经处,江上秋来蕙草荒"则转向诗人的个人修行。"客儿"指的是游历四方的僧侣或学者,他们各有所得,不必在一处停留;"江上秋来蕙草荒"描绘了秋天到来时,江边蕙草丛生的景象,这里蕴含着对自然界变化和生命无常的感悟。

整首诗通过对环境、修行生活以及个人心境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深厚的禅意和对自然美的体验。

收录诗词(393)

温庭筠(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词人。本名岐。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 字:飞卿
  • 籍贯: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
  • 生卒年:约812—866

相关古诗词

过五丈原

铁马云雕久绝尘,柳营高压汉营春。

天清杀气屯关右,夜半妖星照渭滨。

下国卧龙空寤主,中原逐鹿不由人。

象床锦帐无言语,从此谯周是老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过西堡塞北

浅草乾河阔,丛棘废城高。

白马犀匕首,黑裘金佩刀。

霜清彻兔目,风急吹雕毛。

一经何用厄,日暮涕沾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豪]韵

过陈琳墓

曾于青史见遗文,今日飘蓬过此坟。

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始怜君。

石麟埋没藏春草,铜雀荒凉对暮云。

莫怪临风倍惆怅,欲将书剑学从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过新丰

一剑乘时帝业成,沛中乡里到咸京。

寰区已作皇居贵,风月犹含白社情。

泗水旧亭春草遍,千门遗瓦古苔生。

至今留得离家恨,鸡犬相闻落照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