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龙门八节石滩诗二首(其二)

七十三翁旦暮身,誓开险路作通津。

夜舟过此无倾覆,朝胫从今免苦辛。

十里叱滩变河汉,八寒阴狱化阳春。

我身虽殁心长在,闇施慈悲与后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七十三岁的老翁感觉自己已到晚年,决心开辟出一条艰难的道路成为通途。
夜晚船只经过这里不再有翻覆的危险,从今以后行走的路上也将免去艰辛。
十里长的险滩变成了宽阔的河流,寒冷的地狱也仿佛变成了温暖的春天。
虽然我的身体可能会消逝,但心中的慈悲会永远存在,暗中施予后人帮助。

注释

七十三翁:指七十三岁的人,这里指诗人自己。
旦暮身:早晚之间,暗示年老接近晚年。
险路:艰险的道路。
通津:通途,畅通的道路。
夜舟:夜晚航行的船。
倾覆:翻船,颠覆。
朝胫:早晨行走在路上。
苦辛:艰辛困苦。
十里叱滩:很长的险滩。
河汉:比喻广阔的河流。
八寒阴狱:佛教中八寒地狱,极冷之地。
阳春:温暖如春的气候。
虽殁:虽死。
闇施:暗暗地给予。
慈悲:怜悯和慈爱的心。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名为《开龙门八节石滩诗二首》之二。诗中描绘了修建水路、消除航行危险的壮举,以及对后人的深切关怀。

“七十三翁旦暮身,誓开险路作通津。”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在年迈之际仍然坚持不懈地工作,以自己的体力开辟出一条安全的水路。

“夜舟过此无倾覆,朝胫从今免苦辛。” 这两句写出了修建后的成果,夜晚行船不再有翻覆的危险,早晨行走也不再有艰难和辛劳。

“十里叱滩变河汉,八寒阴狱化阳春。” 这两句形象地描绘了大自然的变化,十里的激流变得平静如同古代的河汉,严寒的冬日也变得温暖如同初春。

“我身虽殁心长在,闇施慈悲与后人。”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深情,他虽然身体已经不在,但他的心和对后人的关怀将永存,继续传递着他那份慈悲之心。

这首诗充分展现了白居易的豪迈气魄和深厚的情感,同时也反映出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勇气。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开成大行皇帝挽歌词四首奉敕撰进(其一)

御宇恢皇化,传家叶至公。

华夷臣妾内,尧舜弟兄中。

制度移民俗,文章变国风。

开成与贞观,实录事多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开成大行皇帝挽歌词四首奉敕撰进(其二)

晏驾辞双阙,灵仪出九衢。

上云归碧落,下席葬苍梧。

蓂晚馀尧历,龟新启夏图。

三朝联棣萼,从古帝王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

开成大行皇帝挽歌词四首奉敕撰进(其三)

严恭七月礼,哀恸万人心。

地感胜秋气,天愁结夕阴。

鼎湖龙渐远,濛汜日初沈。

唯有云韶乐,长留治世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开成大行皇帝挽歌词四首奉敕撰进(其四)

化成同轨表清平,恩结连枝感圣明。

帝与九龄虽吉梦,山呼万岁是虚声。

月低仪仗辞兰路,风引笳箫入柏城。

老病龙髯攀不及,东周退傅最伤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