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安濯足图

汉家无复云台功,平生不识大耳公。

眼中天意镜中语,此身只有扁舟东。

关东诸公亦英雄,百年能辨山阳封。

归来老柏号秋风,世事悠悠七十翁。

乾坤故物两足在,霜海浮云空复空。

无刀可断华太尉,有死不为丕太中。

丹青白帽凛冰雪,高山目送冥飞鸿。

为问苏家好兄弟,万古北海谁真龙。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刘因所作的《幼安濯足图》描绘了一幅历史与哲思交织的画面。诗中以“汉家无复云台功”开篇,暗喻历史的变迁与英雄的消逝,表达了对过往辉煌不再的感慨。接着,“平生不识大耳公”一句,可能是指对某位历史人物的追忆或讽刺,进一步深化了对时间流逝和人事更迭的思考。

“眼中天意镜中语,此身只有扁舟东”,诗人将个人命运比作漂泊的扁舟,暗示着人生的无常和不可预知性。同时,通过“眼中天意镜中语”这一比喻,展现了诗人对宇宙法则和命运的深刻理解与反思。

“关东诸公亦英雄,百年能辨山阳封”,这里赞美了关东地区的英雄人物,同时也反映了对历史人物评价的复杂性和多样性。通过“百年能辨山阳封”,诗人强调了时间对于历史评价的重要性。

“归来老柏号秋风,世事悠悠七十翁”,诗人以老柏自比,形象地描绘了自己年迈后的孤独与沉思,以及对世事变迁的感慨。这句诗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深刻观察,也蕴含了对人生阶段的感悟。

“乾坤故物两足在,霜海浮云空复空”,诗人在这里探讨了永恒与瞬间、物质与虚无之间的关系,表达了对宇宙本质的哲学思考。通过“霜海浮云”的比喻,形象地展示了事物的短暂与变化无常。

“无刀可断华太尉,有死不为丕太中”,这两句诗可能是在探讨道德与权力的关系,表达了对某些历史人物行为的批判,同时也强调了个人坚守原则的重要性。

“丹青白帽凛冰雪,高山目送冥飞鸿”,诗人通过描绘一幅冬日雪景中的白帽人与飞鸿,展现了静谧而深远的意境,寓意着内心的纯净与对自由的向往。

最后,“为问苏家好兄弟,万古北海谁真龙”,诗人以苏轼兄弟为例,提出了关于何为真正的领袖或英雄的疑问,引人深思。

整体而言,《幼安濯足图》不仅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作,也是诗人对历史、人生、自然和道德等多个层面深刻思考的体现。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比喻,诗人成功地构建了一个既具历史感又富含哲理的世界,留给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和深刻的思考。

收录诗词(272)

刘因(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初名骃,字梦骥。3岁识字,6岁能诗,10岁能文,落笔惊人。年刚20,才华出众,性不苟合。家贫教授生徒,皆有成就。因爱诸葛亮“静以修身”之语,题所居为“静修”。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应召入朝,为承德郎、右赞善大夫。不久借口母病辞官归。母死后居丧在家。至元二十八年,忽必烈再度遣使召为官,他以疾辞。死后追赠翰林学士、资政大夫、上护军、追封“容城郡公”,谥“文靖”。明朝,县官乡绅为建祠堂

  • 字:梦吉
  • 号:静修
  • 籍贯:雄州容城(今河北容城县)
  • 生卒年:1249~1293

相关古诗词

采菊图

天门折翼不再举,袖手四海横流前。

长星饮汝一杯酒,留我万古羲皇天。

庙堂衮衮宋元勋,争信东篱有晋臣。

南山果识悠然处,不惜寒香持赠君。

形式: 古风

归去来图

渊明豪气昔未除,翱翔八表凌天衢。

归来荒径手自锄,草中恐生刘寄奴。

中年欲与夷皓俱,晚节乐地归唐虞。

平生磊磊一物无,停云怀人早所图,有酒今与庞通沽。

眼中之人不可呼,哀歌抚卷声呜呜!

形式: 古风 押[虞]韵

雪翠轩

西山万古青未了,黛绿鬟云已倾倒。

岂知太虚忽生白。恍如长夜今复晓。

紫阳仙翁见本根,白波开天馀浩渺。

胸中盘曲此高寒,曾梦肝肠倚天表。

苍崖飞来天出巧,为护烟岚翠如扫。

万缕寒烟吹不举,静秀依依见娟好。

此时先生一开轩,平生壁立今玉峭。

脚底游尘软更红,黑头扰扰谁为雄?

临风回首三太息,安得置此冰壶中。

西山秀色千万重,一顾可洗浮云空。

遥望飞泉驾远壑,中有一路开双松。

人间风日不到处,来访轩中雪翠翁。

形式: 古风

巫山图

朔风卷地声如雷,西南想见巫山摧。

江南图籍二百年,一炬尽作江陵灰。

不知此图何所得,眼中十二犹崔嵬。

猿声髣髴馀山哀,行云欲行行复回。

神宫缥缈望不极,乘风御气无九垓。

区区云梦蹄涔尔,岂知更有阳云台。

形式: 古风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