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图

渊明豪气昔未除,翱翔八表凌天衢。

归来荒径手自锄,草中恐生刘寄奴。

中年欲与夷皓俱,晚节乐地归唐虞。

平生磊磊一物无,停云怀人早所图,有酒今与庞通沽。

眼中之人不可呼,哀歌抚卷声呜呜!

形式: 古风 押[虞]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对古代文人陶渊明的向往与追忆。诗中的“渊明豪气”表达了对陶渊明不拘世俗、追求自由精神的赞美。接着,“翱翔八表凌天衢”描绘了陶渊明在精神世界中的自由飞翔,象征着他的超脱和高远。

“归来荒径手自锄,草中恐生刘寄奴”则展现了陶渊明归隐田园后的辛勤耕作,以及他对自然环境的细心呵护,同时暗含了对某种杂草(刘寄奴)的警惕,可能象征着诗人对社会中某些不良风气的警觉。

“中年欲与夷皓俱,晚节乐地归唐虞”表明了陶渊明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追求和选择,中年时或许有与志同道合者共事的愿望,晚年则心满意足于回归理想中的和谐社会状态。

“平生磊磊一物无,停云怀人早所图,有酒今与庞通沽”则表达了诗人对陶渊明生活态度的认同,即虽物质上简朴,但内心充实,对过去有所怀念,现在则与朋友共享美酒,享受生活的乐趣。

最后,“眼中之人不可呼,哀歌抚卷声呜呜!”流露出诗人对陶渊明的深深怀念,以及对无法与之相会的遗憾,通过哀歌和抚卷表达内心的悲凉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陶渊明形象的描绘,展现了对古代文人理想人格的向往和对自由、和谐生活方式的追求,同时也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

收录诗词(272)

刘因(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初名骃,字梦骥。3岁识字,6岁能诗,10岁能文,落笔惊人。年刚20,才华出众,性不苟合。家贫教授生徒,皆有成就。因爱诸葛亮“静以修身”之语,题所居为“静修”。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应召入朝,为承德郎、右赞善大夫。不久借口母病辞官归。母死后居丧在家。至元二十八年,忽必烈再度遣使召为官,他以疾辞。死后追赠翰林学士、资政大夫、上护军、追封“容城郡公”,谥“文靖”。明朝,县官乡绅为建祠堂

  • 字:梦吉
  • 号:静修
  • 籍贯:雄州容城(今河北容城县)
  • 生卒年:1249~1293

相关古诗词

雪翠轩

西山万古青未了,黛绿鬟云已倾倒。

岂知太虚忽生白。恍如长夜今复晓。

紫阳仙翁见本根,白波开天馀浩渺。

胸中盘曲此高寒,曾梦肝肠倚天表。

苍崖飞来天出巧,为护烟岚翠如扫。

万缕寒烟吹不举,静秀依依见娟好。

此时先生一开轩,平生壁立今玉峭。

脚底游尘软更红,黑头扰扰谁为雄?

临风回首三太息,安得置此冰壶中。

西山秀色千万重,一顾可洗浮云空。

遥望飞泉驾远壑,中有一路开双松。

人间风日不到处,来访轩中雪翠翁。

形式: 古风

巫山图

朔风卷地声如雷,西南想见巫山摧。

江南图籍二百年,一炬尽作江陵灰。

不知此图何所得,眼中十二犹崔嵬。

猿声髣髴馀山哀,行云欲行行复回。

神宫缥缈望不极,乘风御气无九垓。

区区云梦蹄涔尔,岂知更有阳云台。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陈氏庄

陈氏园林千户封。晴楼水阁围春风。

翠华当年此驻跸,太平天子长杨宫。

浮云南去繁华歇,回首梁园亦灰灭。

渊明乱后独归来,欲传龙山想愁绝。

今我独行寻故基,前日家僮白发垂。

相看不用吞声哭,试赋宗周黍离离。

形式: 古风

采石图

何年凿江倚青壁,乞与中原作南北。

天公老眼如看画,万里才堪论咫尺。

蛾眉亭中愁欲滴,曾见江南几亡国。

百年回首又戈船,可怜辛苦矶头石。

江头老父说当年,夜卷长风晓无迹。

古人衮衮去不返,江水悠悠来无极。

只今莫道昔人非,未必山川似旧时。

龙蟠虎踞有时歇,月白风清无尽期。

古人看画论兵机,我今看画诗自奇。

平生曾有金陵梦,似记扁舟月下归。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