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其六)

波面铜花冷不收。玉人垂钓理纤钩。月明池阁夜来秋。

江燕话归成晓别,水花红减似春休。西风梧井叶先愁。

形式: 词牌: 浣溪沙

翻译

水波清澈的西湖像一面菱花铜镜,好像谁将它丢在冷夜里不来收拔,哪位美人理出钓竿,将一弯纤细的月钩垂钓在湖中,月色澄明映池阁,夜来池阁秋风冷。
当年像双燕呢喃话归,清晨时劳燕分飞,各自西东,仿佛随着春意终结,水面上莲荷凋谢了艳红。瑟瑟西风吹过天井的梧桐,最感到悲愁的叶子先自飘零。

注释

铜花:铜镜。
比喻水波清澈如镜。
古代铜镜刻有花纹,故称铜花。
纤钩:新月影,如钩,弯细的月影,约农历初二、三时的月亮。
夜来秋:指比秋天还冷。
水花红:水边红蓼(liǎo),也叫水蓼,茎叶呈红色。
晓:清晨时分。
水花:荷花。
春休:春天结束。
梧井:井,即露井,无盖井。
叶先愁:树叶先凋谢。
梧井,取前《解连环》(暮檐凉薄)“叹梧桐未秋,露井先觉”词意,因梧桐落叶最早,由其叶落,即知秋至。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夜渔家月明景象,融合了静谧的自然美与渔人的生活情趣。起首“波面铜花冷不收”一句,以波面的“铜花”形容水面的金光,既表现了秋夜水面的清凉,又透露出一种不能收拾的孤寂之感。

接着“玉人垂钓理纤钩”,则是以“玉人”指渔女,将其美好与温婉之态描绘无遗。同时,通过对她正在理钓的情形刻画,传递出一种细腻和专注。

第三句“月明池阁夜来秋”,直接点出了月光的明亮,环境的静谧,以及季节的转换。其中,“夜来秋”四字,更是深化了诗人对秋意境的把握和感受。

第四句“江燕话归成晓别”,则引入了江边的燕子在谈论着归巢之事,通过这些小动物的行为,增添了一种生动的画面,同时也象征着一日将尽,夜色渐浓,生物各自回巢。

“水花红减似春休”此句中,“水花”指的是池中的荷花或其他水生植物,“红减”则表现出秋天植物开始凋零的景象,以此来反映季节更迭,生命轮回的主题。

末了,“西风梧井叶先愁”,通过西风和梧桐叶子的飘落,表达了一种对秋天即将到来的忧虑与感伤。梧桐叶子在秋风中飘零,不仅是自然界的景象,也让人不禁产生了对时间流逝、生命易逝的深刻感慨。

这首诗通过对秋夜月明景象的细腻描绘,以及渔女垂钓等生活片段的点缀,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清净之境,同时也流露出对自然界中生命轮回的一份深情与感慨。

收录诗词(342)

吴文英(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年又号觉翁。原出翁姓,后出嗣吴氏。与贾似道友善。有《梦窗词集》一部,存词三百四十余首,分四卷本与一卷本。其词作数量丰沃,风格雅致,多酬答、伤时与忆悼之作,号“词中李商隐”。而后世品评却甚有争论

  • 字:君特
  • 号:梦窗
  • 籍贯:四明(今浙江宁波)
  • 生卒年:约1200~1260

相关古诗词

浣溪沙(其八)桂

曲角深帘隐洞房。正嫌玉骨易愁黄。

好花偏占一秋香。

夜气清时初傍枕,晓光分处未开窗。

可怜人似月中孀。

形式: 词牌: 浣溪沙

浪淘沙令.九日从吴见山觅酒

山远翠眉长。高处凄凉。菊花清瘦杜秋娘。

净洗绿杯牵露井,聊荐幽香。乌帽压吴霜。

风力偏狂。一年佳节过西厢。

秋色雁声愁几许,都在斜阳。

形式: 词牌: 浪淘沙令

浪淘沙令

灯火雨中船。客思绵绵。离亭春草又秋烟。似与轻鸥盟未了,来去年年。

往事一潸然。莫过西园。凌波香断绿苔钱。燕子不知春事改,时立秋千。

形式: 词牌: 浪淘沙令

浪淘沙令.有得越中故人赠杨梅者,为赋赠

绿树越溪湾。过雨云殷。西陵人去暮潮还。

铅泪结成红粟颗,封寄长安。别味带生酸。

愁忆眉山。小楼灯外楝花寒。

衫袖醉痕花唾在,犹染微丹。

形式: 词牌: 浪淘沙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