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十八首(其三)

曾向西池采玉游,可人天气近中秋。

半年前事到心头。

今夜梦魂何处去,一重帘幕一重愁。

重重遮断旧妆楼。

形式: 词牌: 浣溪沙

鉴赏

这首《浣溪沙十八首(其三)》由清代诗人项鸿祚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精妙的意象运用,展现了诗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对现实困境的感慨。

首句“曾向西池采玉游”,以“西池”这一富有诗意的地点,勾勒出一幅曾经游历的美好画面,仿佛诗人正漫步于碧波荡漾的池畔,采摘着珍贵的玉石,暗示了过去生活的奢华与美好。

“可人天气近中秋”,进一步渲染了季节的氛围,将读者带入一个温馨而略带凉意的秋日之中,暗示着时光的流转与季节的更迭,为下文的情感铺垫。

“半年前事到心头”,直接点明了诗人思绪的转变,从对过去的回忆转向对当下现实的感慨。这句简洁有力,将情感的波动展现得淋漓尽致,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无情与记忆的深刻。

接下来,“今夜梦魂何处去,一重帘幕一重愁”,诗人将情感推向高潮。在这样一个宁静的夜晚,诗人的心灵似乎脱离了现实,飘向了未知的梦境。然而,每穿越一层帘幕,就增添一分愁绪,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复杂与矛盾。这种层层递进的愁绪表达,既展现了诗人对过往的留恋,也反映了对现实的无奈与痛苦。

最后,“重重遮断旧妆楼”,以“旧妆楼”这一形象,象征着诗人曾经的居所或心灵的避风港,如今却因种种原因而被重重障碍所阻隔,无法轻易触及。这不仅是对物理空间的描述,更是对心灵空间的隐喻,表达了诗人对失去的惋惜与对未来的迷茫。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巧妙的意象运用,展现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面对现实困境时的复杂心情,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和深刻的哲理思考。

收录诗词(221)

项鸿祚(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名继章,后改名廷纪,道光十二年(1832)举人,两应进士试不第,穷愁而卒,年仅三十八岁。家世业盐筴,巨富,至君渐落。鸿祚一生,大似纳兰性德。他与龚自珍同时为“西湖双杰”。其词多表现抑郁、感伤之情,著有《忆云词甲乙丙丁稿》4卷,《补遗》1卷,有光绪癸巳钱塘榆园丛刻本

  • 字:莲生
  • 籍贯:钱塘(今浙江杭州)
  • 生卒年:1798~1835

相关古诗词

浣溪沙十八首(其四)

浅帻凉尊事已非,西风催换薜萝衣。

小山堂下旧人稀。

秋水满塘随鹭宿,斜阳一树待鸦归。

再来惟有梦依依。

形式: 词牌: 浣溪沙

浣溪沙十八首(其五)

袅袅风前玉一枝,销魂人爱比肩时。

素清花压鬓云垂。

午枕生凉便楚簟,夜灯敲雨试滇棋。

些儿闲事又眠迟。

形式: 词牌: 浣溪沙

浣溪沙十八首(其六)

镜槛书床共绿阴,蕙炉烟袅昼愔愔。

萧闲不受一尘侵。

玉雪青瓯挑茗眼,乌丝小字习琴心。

更携纨扇索新吟。

形式: 词牌: 浣溪沙

浣溪沙十八首(其七)

青粉墙低柳倚门,疏帘斜入燕寻人。

最难消遣是深春。

闲凭绣闲思梦笑,怕翻箫谱见啼痕。

樱桃花下又黄昏。

形式: 词牌: 浣溪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