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毛君山房遣兴

欲就阳崖暖,新开石磴斜。

谁言太守宅,自是野人家。

燕坐收心鉴,冥观阅界沙。

退公长寂寞,外物自喧哗。

缺径移松补,斜阳种竹遮。

白云生后础,孤鹜伴残霞。

破闷时寻鹤,呼眠亦任鸦。

喜闻糟出瓮,屡问菊开花。

古井元依斗,丹砂旧养芽。

蚍蜉频上案,猿狖巧分楂。

客到扁舟远,年侵两鬓华。

心摇挂风旆,眼暗隔轻纱。

强拨横肱睡,来从插版衙。

隐居惭弃掷,胜地每咨嗟。

顽钝终何取,彫磨岂复加。

焦先夙所尚,圜舍恰如蜗。

形式: 排律 押[麻]韵

翻译

想要靠近阳光充足的山崖,新开的石阶蜿蜒而上。
谁说这是太守的府邸,其实更像是农家小院。
静坐凝神,如同明镜照见世界,深思宇宙的广袤。
退居之后常常感到孤独,外界的喧嚣却依然存在。
修补破损的小径,种上竹子遮挡斜阳。
白云生于屋檐之下,孤雁伴着落日余晖。
为排解烦闷寻找白鹤,任由乌鸦呼唤入眠。
喜欢听到酒瓮溢出新酿,常问菊花何时开放。
古井依旧遵循北斗星指引,丹砂旧时滋养草木。
蚂蚁频繁爬上书桌,猴子灵巧地分食果子。
客人来访时,我乘舟远离,岁月流逝,两鬓已斑白。
心随风旗摇曳,视线被轻纱阻隔。
勉强撑着胳膊入睡,醒来发现身处简陋的官署。
隐居于此,深感愧对过去的忙碌,美景令人赞叹。
愚钝之性终究无法改变,雕琢打磨又有何益。
焦先的追求一直是我崇尚的,这简陋的住所就像蜗牛壳。

注释

阳崖:向阳的山坡。
石磴:石头台阶。
太守:古代地方行政长官。
野人家:乡村民居。
冥观:深沉思考。
缺径:破损的小路。
孤鹜:孤独的野鸭。
糟出瓮:酒从酒瓮溢出。
元:本来,始终。
猿狖:猿猴。
扁舟:小船。
两鬓华:两鬓斑白。
风旆:飘动的旗帜。
插版衙:简陋的官署。
蜗:蜗牛。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次韵毛君山房遣兴》,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房的宁静与隐逸生活,表达了对自然环境的喜爱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诗中通过“阳崖”、“石磴”、“太守宅”与“野人家”的对比,展现出山房的清幽与远离尘嚣。诗人享受“燕坐”、“冥观”的时光,与自然为伴,破闷寻鹤,品酒赏菊,生活简朴而自在。

“缺径移松补,斜阳种竹遮”描绘了山房主人的勤勉与热爱,而“白云生后础,孤鹜伴残霞”则渲染出一种超然脱俗的意境。诗人感叹岁月流逝,“两鬓华”、“心摇挂风旆”、“眼暗隔轻纱”,流露出对时光荏苒的感慨。

在隐居生活中,诗人虽然自嘲“顽钝”,但仍坚守内心追求,如同蜗牛般安于自己的天地。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展现了苏辙淡泊名利、崇尚自然的人生态度。

收录诗词(1852)

苏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字:子由
  •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039—1112年

相关古诗词

次韵刘贡父登黄楼怀子瞻二首(其一)

青山开四面,白水绕三禺。

野阔时闻籁,人闲旧据梧。

画船留上客,遗迹问田夫。

事少日常饮,才疏世未须。

决河初荐至,胜事偶相俱。

燕子卑无取,滕王远可模。

飞涛隐睥睨,落日丽浮图。

同舍新持节,专城敢遽呼。

未迎行部驾,已放下淮舻。

试问登消暑,如何楚与吴。

形式: 排律 押[虞]韵

西湖竹枝词

阿侬心似湖水清,愿郎心似湖月明。

南山云起北山雨,云雨朝朝何处晴?

形式: 词牌: 竹枝

次韵沈立少卿白鹿

白鹿何年养,惊猜未肯驯。

轩除非本性,饮食强依人。

照影冰浮水,飞毛雪洒尘。

独游应已倦,忽见乍疑神。

野色明幽步,烟芜荐卧身。

异姿人共爱,清意尔谁亲。

日暖山苗熟,风微涧草春。

何缘解缰絷,奔放任天真。

形式: 排律 押[真]韵

自柘城还府马上

春色无人见,兹行偶众先。

柳黄新过雨,麦绿稍铺田。

河润兼冰散,禽声向日圆。

城池高受雾,濉涣暖生烟。

送客情初恶,还家意稍便。

旋闻夫事起,已过佛灯然。

簿领何时毕,尘埃空自怜。

南湖渐可到,早治木兰船。

形式: 排律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