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宣王挽词三首(其三)

像设千年在,平生万事违。

綵旌翻葆吹,圭翣奠灵衣。

垄日寒无影,郊云冻不飞。

君王留此地,驷马欲何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翻译

仿佛您已设定好了千年的存在,但一生中事事却与意愿相违背。
彩旗翻飞伴随护丧的乐声,玉柄扇轻轻放置在灵柩旁。
墓地的太阳寒冷得没有影子,郊外的云冻得无法飘动。
君王留下您在此地长眠,即使有再好的车马也无法带您归去。

注释

像设:指陵墓中的遗像或塑像,象征着逝者仿佛仍在。
千年在:意味着希望或相信逝者的影响力能够持续很长时间。
平生:指人的一生。
万事违:所有的事情都不如意,没有按期望发生。
綵旌:彩色的旗帜,这里用于葬礼仪式,以示庄重。
葆吹:指送葬队伍中的乐队演奏,'葆'有保卫、伴随之意。
圭翣:古代葬礼中使用的玉柄扇,用于驱赶邪气,显示尊贵。
奠灵衣:将灵衣(死者衣物)放置好,作为祭奠的一部分。
垄日:坟墓上的太阳,这里形容墓地的景象。
寒无影:因为天气寒冷,阳光似乎都没有了影子,渲染出凄凉的氛围。
郊云:郊外的云彩。
冻不飞:形容极其寒冷,云都仿佛冻结,无法飘动。
君王:指帝王,这里泛指高位者或有权威的人。
留此地:指逝者被安葬于此。
驷马:古代高级马车用四匹马牵引,象征高贵或权力。
欲何归:表达了即使拥有世间的一切,也无法避免死亡,死后无法带走任何东西的感慨。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宋之问所作,名为《梁宣王挽词三首·其三》。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鉴赏:

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对于逝去时光和历史人物的一种怀念与追思。"像设千年在"表明了时间的久远,仿佛这些往事就发生在眼前,而"平生万事违"则透露出一种无奈和对过往美好时光无法挽回的感慨。

接着的两句"綵旌翻葆吹,圭翣奠灵衣"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力。"綵旌"指的是古代祭祀用的旗帜,而"翻葆吹"则可能是指风吹动这些旗帜的声音;"圭翣"是一种古代礼器,用于祭祀,"奠灵衣"则是指为亡者穿上这份衣物的仪式。这些描写都在强调一种庄重而神圣的氛围,同时也暗示着对逝者的尊敬和缅怀。

"垄日寒无影,郊云冻不飞"则是对自然景象的描绘,通过冷清凄凉的画面传达出一种萧索孤寂的情感。"垄日"指的是夕阳西下的余晖,而"寒无影"可能意味着时间的消逝和物是人非;"郊云冻不飞"则是说边远之地的云朵因寒冷而凝固,无法飘逸。

最后两句"君王留此地,驷马欲何归"中,“君王”可能指的是历史上的某位帝王或尊贵者,而“留此地”则是在表达一种留恋之情。"驷马"是古代帝王的仪仗队伍,而"欲何归"则是在询问这些曾经威风凛凛的马匹如今又该向何处去寻找它们的归宿。

整首诗通过对往昔时光和历史人物的追忆,以及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作者深沉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力。

收录诗词(205)

宋之问(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名少连,汉族,初唐时期的诗人,与沈佺期并称“沈宋”。唐高宗上元二年(675),进士及第,当时掌握实权的是武则天,富有才学的深得赏识,被召入文学馆,不久出授洛州参军,永隆元年(681),与杨炯一起进入崇文馆任学士。与陈子昂、卢藏用、司马承祯、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

  • 字:延清
  • 籍贯:汾州(今山西汾阳市)
  • 生卒年:约656 — 约712

相关古诗词

渡吴江别王长史

倚棹望兹川,销魂独黯然。

乡连江北树,云断日南天。

剑别龙初没,书成雁不传。

离舟意无限,催渡复催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游韶州广界寺

影殿临丹壑,香台隐翠霞。

巢飞衔象鸟,砌蹋雨空花。

宝铎摇初霁,金池映晚沙。

莫愁归路远,门外有三车。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登北固山

京镇周天险,东南作北关。

埭横江曲路,戍入海中山。

望越心初切,思秦鬓已斑。

空怜上林雁,朝夕待春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登禅定寺阁

梵宇出三天,登临望八川。

开襟坐霄汉,挥手拂云烟。

函谷青山外,昆池落日边。

东京杨柳陌,少别已经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