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田家复近臣,行乐不违亲。
霁日园林好,清明烟火新。
以文常会友,唯德自成邻。
池照窗阴晚,杯香药味春。
檐前花覆地,竹外鸟友人。
何必桃源里,深居作隐沦。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和谐温馨的田园生活景象,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平淡简单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田家复近臣,行乐不违亲。" 这两句设置了整首诗的情感基调,强调了家庭和谐、邻里相亲的重要性,这种和乐的氛围是诗人所追求的人生理想。
"霁日园林好,清明烟火新。" 描绘了一幅春日晴好的田园风光,其中“霁日”指的是雨后初晴的天气,“园林好”表现了自然景色之美,而“清明烟火新”则是对这一时节特有的生活场景的描写,表现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
"以文长会友,唯德自成邻。" 这两句强调了通过文化交流增进友谊,以及品德高尚自然能赢得邻里之间的尊重和亲密。
"池照窗阴晚,杯香药味春。" 描述的是诗人在家中享受宁静时光的画面,“池照窗阴晚”是对室内外景色的描绘,而“杯香药味春”则可能暗指诗人年事已高,对健康养生有所关注。
"檐前花覆地,竹外鸟窥人。" 这两句以生动的笔触勾勒出家园周围自然景物的美丽,花瓣如织的地面与探头窥视的鸟儿共同构成了一幅生趣盎然的画面。
最后,"何必桃源里,深居作隐沦。" 诗人通过提及传说中的桃源,表达了对于现实生活中寻找一处心灵的避风港湾的愿望,并非要追求桃花源那般的世外桃源,只是希望能在自己的小小世界里找到宁静和满足。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田园生活的美好描写,传达了诗人对于简单、平和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于自然美景与文化修养相结合的人生态度。
不详
唐代诗人。少有文名,擅长诗歌创作。与王维友善。王维在济州赠诗云:"结交二十载,不得一日展。贫病子既深,契阔余不浅。"(《赠祖三咏》)其流落不遇的情况可知。开元十二年(724),进士及第,长期未授官。后入仕,又遭迁谪,仕途落拓,后归隐汝水一带
秋风多客思,行旅厌艰辛。
自洛非才子,游梁得主人。
文章参末议,荣贱岂同伦。
叹逝逢三演,怀贤忆四真。
情因恩旧好,契托死生亲。
所愧能投赠,清言益润身。
朱户敞高扉,青槐碍落晖。
八龙乘庆重,三虎递朝归。
坐竹人声绝,横琴鸟语稀。
花惭潘岳貌,年称老莱衣。
叶暗朱樱熟,丝长粉蝶飞。
应怜鲁儒贱,空与故山违。
前路入郑郊,尚经百馀里。
马烦时欲歇,客归程未已。
落日桑柘阴,遥村烟火起。
西还不遑宿,中夜渡泾水。
夫差日淫放,举国求妃嫔。
自谓得王宠,代间无美人。
碧罗象天阁,坐辇乘芳春。
宫女数千骑,常游江水滨。
年深玉颜老,时薄花妆新。
拭泪下金殿,娇多不顾身。
生前妒歌舞,死后同灰尘。
冢墓令人哀,哀于铜雀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