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李公择赴历下道中杂咏十二首.宿迁项羽庙

尺箠西来垄亩中,驱驰力尽众兵冲。

旧封独守君臣义,故国长修俎豆容。

平日军声同破竹,少年心事喜摧锋。

锦衣眷恋多乡思,肯顾田家社酒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翻译

丈量工具从西方田野间穿梭,士兵们竭尽全力冲锋向前。
坚守旧有的封地,君臣之义永存,国家礼仪不断修缮。
平日军队如同破竹之势,年轻人心中充满建功立业的愿望。
身着华丽衣裳的人怀念家乡,哪里还会顾及乡村里的粗酿美酒。

注释

尺箠:丈量工具,如尺子和锄头。
垄亩:田野。
驱驰:奔跑或驱使。
众兵冲:众多士兵冲锋。
旧封:原有的封地或领地。
君臣义:君主与臣子之间的忠诚关系。
故国:故乡或祖国。
俎豆:古代祭祀用的礼器,象征礼仪。
平日军声:平时军队的声音或气势。
破竹:比喻事情进展顺利,如竹竿轻易折断。
摧锋:打击敌人的锐气。
锦衣:华丽的衣服。
眷恋:深切怀念。
乡思:思乡之情。
田家社酒:乡村里的自酿美酒。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苏辙跟随李公择前往历下途中,途经项羽庙时的所见所感。诗人以尺箠(象征力量和权威)比喻项羽的影响力,即使在田野之间,他的威势仍然能激励士兵们奋勇向前。"旧封独守君臣义"表达了对项羽坚守忠诚和原则的敬意,他虽败犹荣,如同国家祭祀中的俎豆,长久地被人们纪念。

"平日军声同破竹"运用了比喻,形容军队的气势如破竹之势,显示出诗人对军事胜利的赞赏。"少年心事喜摧锋"则表达了诗人年轻时的壮志豪情,渴望建功立业,锐意进取。

然而,诗的尾联转向个人情感,"锦衣眷恋多乡思"流露出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怀念,即使身着华丽的官服,也难以抑制对乡土生活的向往。最后一句"肯顾田家社酒醲"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朴实乡村生活和醇厚乡情的向往,暗示了他对官场繁务的厌倦,希望能暂时放下公务,享受淳朴的民间风俗。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项羽庙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对历史英雄的敬仰,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责任的微妙感慨。

收录诗词(1852)

苏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字:子由
  •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039—1112年

相关古诗词

和李公择赴历下道中杂咏十二首.梁山泊

近通沂泗麻盐熟,远控江淮粳稻秋。

粗免尘泥污车脚,莫嫌菱蔓绕船头。

谋夫欲就桑田变,客意终便画舫游。

愁思锦江千万里,渔蓑空向梦中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和青州教授顿起九日见寄

岁月飘然风际烟,紫萸黄菊又霜天。

莫思太室杉松外,且醉青州歌舞前。

杯酒追欢真一梦,天涯回望正三年。

近来又欲东观海,听说毛诗雅颂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和柳子玉共城新开御河过所居墙下

卜筑共山功欲成,新河入县巧相萦。

谁将畚锸千夫力,添上园林一倍清。

生长鱼虾供晚馔,浮沉鹅鸭放春声。

为邻有意非今日,丐我馀波伴濯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和柳子玉地炉

凿地泥床不费功,山深炭贱火长红。

拥衾熟睡朝衙后,抱膝微吟莫雪中。

宠辱两忘轻世味,冰霜不到傲天工。

遥知麻步无人客,寒夜清樽谁与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