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王安之同赴府尹王宣徽洛社秋会

后房深出会亲宾,乐按新声妙入神。

红烛盛时翻翠袖,画桡停处占青蘋。

早年金殿旧游客,此日凤池将去人。

宅冠名都号蜗隐,邵尧夫敢作西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内室深处招待宾客,音乐演奏新颖动人心弦。
红烛燃烧照亮她舞动的翠袖,画船停靠时采撷岸边的青萍。
早年曾在金殿游玩的人,如今即将离开凤池赴任。
在京城豪宅中他被称为‘蜗居者’,邵尧夫却敢于成为我的邻居。

注释

后房:内室。
深出:深入。
会:接待。
亲宾:宾客。
乐按:音乐演奏。
新声:新颖的曲调。
妙入神:非常动人。
红烛:红色蜡烛。
盛时:燃烧最旺的时候。
翻翠袖:舞动翠绿的衣袖。
画桡:装饰华丽的船桨。
停处:停靠的地方。
占青蘋:采摘青萍。
早年:年轻时。
金殿:皇宫。
旧游客:过去的游历者。
此日:今日。
凤池:朝廷。
去人:离去的人。
宅冠:宅第之首。
名都:著名的都市。
号:号称。
蜗隐:谦称自己住所简陋。
邵尧夫:历史上的诗人邵雍。
敢作:敢于成为。
西邻:西部邻居。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盛大的宴会场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捕捉了当时的热闹与情感交融。"后房深出会亲宾"表明宴会是家中举行的一次亲密聚会,而"乐按新声妙入神"则展示了音乐带来的愉悦心情,宛如灵魂得到了净化。

"红烛盛时翻翠袖"和"画桡停处占青蘋"两句生动地描绘了灯火辉煌、衣摆翻飞的场景,以及人们在美丽环境中享受美酒佳肴的情形。这些细节不仅展现了宴会的奢华,也传递出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欣赏。

"早年金殿旧游客"一句则带有了一丝怀旧之情,诗人回忆起过去在金殿(皇宫)中游历的情景,这里提到的“金殿”象征着权力与荣耀,也反映出诗人曾经的辉煌时刻。

"此日凤池将去人"则表达了宴会即将结束,人们即将告别的场面。"凤池"常用来比喻皇宫或官府,这里可能指的是宴会举行的地方,而“去人”则增加了一丝离别的情感。

最后两句"宅冠名都号蜗隐,邵尧夫敢作西邻"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现状的满足和自豪。"宅冠"指的是住宅优美,"名都"可能是指当时的都城,即京城,而"蜗隐"则形象地描绘了一种隐逸生活的意境;而"邵尧夫敢作西邻"则是诗人对自己的定位和自信。

整首诗通过对宴会场景的细腻描写,表现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对过去荣耀的回忆,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满足与自豪。

收录诗词(1553)

邵雍(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 字:尧夫
  • 生卒年:1011年—1077年

相关古诗词

延福坊李太博乞园池诗

宣威十九次高牙,奕叶功臣旧将家。

清世辞荣归里第,白头行乐过年华。

杯盈香醑浮春水,曲度新声出靓花。

如此园池如此寿,儿孙满眼庆无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杨郎中新居和尧夫先生韵(其二)

碧瓦朱门将相居,见嵩临洛百家无。

登高此地还能赋,会老他年定入图。

花发四时排步障,鸟鸣终日劝提壶。

何人遇赏偏留赏,逸士清风激鄙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杨郎中新居和尧夫先生韵(其一)

高斋旷望极山川,却顾卑居不值钱。

二室峰峦凝画碧,万家楼阁带轻烟。

春浓缭绕环游骑,地胜依稀寓列仙。

唱发幽人丞相和,当时纸贵洛城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和王安之六老诗(其一)

六老皤然鬓似霜,纵心年至又非狂。

园池共避何方胜,樽酒相欢未始忙。

杖屦烂游千载运,衣巾浓惹万花香。

过从见率添成七,况复秋来亦渐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