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郎中新居和尧夫先生韵(其二)

碧瓦朱门将相居,见嵩临洛百家无。

登高此地还能赋,会老他年定入图。

花发四时排步障,鸟鸣终日劝提壶。

何人遇赏偏留赏,逸士清风激鄙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翻译

华丽的琉璃瓦和朱红的大门,是达官贵人的居所,而洛阳城中众多百姓却难以望其项背。
站在高处,此处景色依旧能激发诗兴,将来年华老去,这里必定会被画入历史的画卷。
四季花开如仪仗队排列,鸟儿整日鸣叫,仿佛在劝人畅饮美酒。
谁能有幸得到赏识,就特别被留下欣赏,高尚的隐士清风般的品格能激励庸俗之人。

注释

碧瓦:华丽的琉璃瓦。
朱门:朱红色的大门。
将相:达官贵人。
嵩:指嵩山。
洛:洛阳。
百家无:众多百姓难以企及。
登高:站在高处。
赋:作诗。
会老:年华老去。
入图:被画入画卷。
花发:花开。
四时:四季。
排步障:如仪仗队排列。
提壶:畅饮美酒。
何人:谁人。
遇赏:得到赏识。
偏留赏:特别被留下欣赏。
逸士:高尚的隐士。
清风:清雅的品格。
激:激励。
鄙夫:庸俗之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幽雅的生活状态,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和享受。

"碧瓦朱门将相居"一句,设定了一个清新的环境,以"碧瓦"指代屋檐,用以形容新居的整洁与雅致。"朱门"则是对房屋大门的描绘,表明这是一个普通而又不失温馨的家宅。

"见嵩临洛百家无"一句,诗人通过对比,突显自己所处环境的宁静与别致。嵩山、洛水都是古代文人墨客常游之地,但这里却是百家不往来的地方,表明这是一片远离尘嚣的净土。

"登高此地还能赋,会老他年定入图"一句,诗人在高处眺望,这个景色令他心旷神怡,不仅能够激发创作灵感,甚至愿意将这份美好永恒保留,如同绘画般被记录下来。

"花发四时排步障,鸟鸣终日劝提壶"一句,通过对花开与鸟鸣的描写,展示了自然界的生机与和谐。"花发四时"表明这里的花朵四季不断,而"鸟鸣终日"则是对鸟鸣声响的形容,这些都构成了诗人所在环境的生动画面。

"何人遇赏偏留赏,逸士清风激鄙夫"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生活的独特感受和深刻体验。这里的"何人"可以理解为诗人的自问,或是对周围环境的赞叹。在这片清风中,他感到一种超脱尘世的高洁情怀,这也是古代文人常有的隐逸情结。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新居周边的自然美景,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满足,以及对于文学创作灵感的追求。

收录诗词(6)

吕公著(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吕公弼弟。仁宗时登进士第。英宗时知蔡州。神宗立,召为翰林学士。熙宁初,知开封府,为御史中丞。反对行青苗法,言吕惠卿奸邪不可用,出知颍州。起知河阳,召还知审官院,寻同知枢密院事。哲宗元祐元年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与司马光同辅政,废除新法。三年,恳辞位,拜司空、同平章军国事。卒谥正献

  • 字:晦叔
  • 籍贯:宋寿州
  • 生卒年:1018—1089

相关古诗词

杨郎中新居和尧夫先生韵(其一)

高斋旷望极山川,却顾卑居不值钱。

二室峰峦凝画碧,万家楼阁带轻烟。

春浓缭绕环游骑,地胜依稀寓列仙。

唱发幽人丞相和,当时纸贵洛城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和王安之六老诗(其一)

六老皤然鬓似霜,纵心年至又非狂。

园池共避何方胜,樽酒相欢未始忙。

杖屦烂游千载运,衣巾浓惹万花香。

过从见率添成七,况复秋来亦渐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追和王常侍登郡楼望山

四贤当日此盘桓,千百年人尚厚颜。

天下有名难避世,胸中无物漫居山。

事观今古兴亡后,道在君臣进退间。

若蕴奇才必奇用,不然须负一生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恭和

雪消春动气清微,夹道都人望帝晖。

法部已调丝竹管,御袍初进赭红衣。

康衢弥节严三卫,真馆焚香降六飞。

宴罢瑶池回跸晚,五云通夜拥端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