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西山诗十二首(其十)功德寺

西来禅观两牛鸣,曾是宣王玉辇行。

宝地到今遗路寝,山僧犹及见鸾旌。

琅函万品黄金字,飞阁千寻白玉楹。

头白中官无复事,夕阳相对说承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西山功德寺的历史与现状,充满了深沉的历史感和自然之美。首句“西来禅观两牛鸣”以生动的意象开篇,仿佛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宁静祥和的禅境之中,两头牛的鸣叫似乎在诉说着古老的传说。接下来,“曾是宣王玉辇行”,通过历史的追溯,让读者感受到这里曾经的辉煌与繁华。

“宝地到今遗路寝,山僧犹及见鸾旌”两句,将目光从历史转向现实,宝地虽已逝去往日的荣光,但山中的僧人仍能见证昔日的荣耀,这种对比让人感慨万千。接着,“琅函万品黄金字,飞阁千寻白玉楹”描绘了寺庙内的庄严与精致,黄金字与白玉楹相映成趣,展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美。

最后,“头白中官无复事,夕阳相对说承平”则以一种淡淡的哀愁收尾,头白的宫人不再忙碌,只能在夕阳下回忆往昔的盛世,这种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让整首诗充满了深邃的哲思。整首诗通过对历史遗迹的描绘,以及对时间流转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过去辉煌与当前静谧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820)

文徵明(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名壁(或作璧)。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 字:徵明
  • 籍贯:因先世衡山
  • 生卒年: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

相关古诗词

游西山诗十二首(其十一)玉泉亭

爱此寒泉玉一泓,解鞍来上玉泉亭。

潜通北极流虹白,俯视西山落镜清。

最喜须眉摇绿净,忍将缨足濯清泠。

马头无限红尘梦,总到阑干曲畔醒。

形式: 七言律诗

游西山诗十二首(其十二)西湖

春湖落日水拖蓝,天影楼台上下涵。

十里青山行画里,双飞白鸟似江南。

思家忽动扁舟兴,顾影深怀短绶惭。

不尽平生淹恋意,绿阴深处更停骖。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覃]韵

病中怀吴中诸寺七首(其一)治平寺寄听松

七尺藤床一亩宫,青山何处不相容。

大官底用三升酒,长乐愁闻五夜钟。

笠泽风烟荒橘柚,横塘秋色老芙蓉。

几时归去楞伽寺,常伴林僧看古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病中怀吴中诸寺七首(其二)竹堂寺寄无尽

东城古寺万枝梅,一岁看花得几回。

竹径三年无我迹,松门此日为谁开。

还应坏壁馀诗草,只恐荒碑蚀雨苔。

凭仗山僧悬木榻,长安倦客且归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