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僧

夏气仍清美,疏林绿未交。

旧移花亚竹,新乳鸟争巢。

池地多宜箭,山寮只盖茅。

每思分一榻,从客借书抄。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肴]韵

翻译

夏天的气候依然清新美好,稀疏的树林绿意尚未交融。
旧时移植的花朵靠近竹子生长,新生的小鸟忙着争夺巢穴。
水池周围适合种植箭竹,简陋的山中小屋仅用茅草覆盖。
我常常想,如果能分出一张床榻,就向客人借书来抄写。

注释

夏气:夏天的气候。
清美:清新美好。
疏林:稀疏的树林。
绿未交:绿意尚未交融。
旧移花亚竹:旧时移植的花朵靠近竹子。
新乳鸟:新生的小鸟。
争巢:争夺巢穴。
池地:水池周围。
宜箭:适合箭竹。
山寮:山中小屋。
盖茅:用茅草覆盖。
每思:常常想。
分一榻:分出一张床榻。
从客:向客人。
借书抄:借书来抄写。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田园风光图景,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细腻观察和深厚情感。首句“夏气仍清美”表明季节依旧是初夏时节,天气清新宜人。紧接着,“疏林绿未交”则描绘了一片疏密有致、尚未繁茂的树林景象。

其次,“旧移花亚竹,新乳鸟争巢”两句,通过对比老旧的花枝与新的鸟巢,生动地展现了自然界中生命更新换代的情景。其中“旧移花亚竹”暗示着春去夏来,花朵纷纷移至竹丛间,而“新乳鸟争巢”则展示了刚出生的雏鸟在争夺鸟巢的生动画面。

中间两句,“池地多宜箭,山寮只盖茅”写出了诗人对于田园生活的向往。这里的“池地”和“山寮”分别指代着平坦适合种植水生作物的地方以及简单的山中住所,而“宜箭”和“盖茅”则显示了对土地利用与简朴生活态度的肯定。

末尾两句,“每思分一榻,从客借书抄”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向往。这里的“每思”暗示着频繁的思考和回忆,而“分一榻”则是希望能够拥有一个安稳的地方。最后,“从客借书抄”展现了诗人对知识、文化的渴望,通过借阅并抄写来满足自己的求知欲。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生动的景物描绘,传递了一种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生活态度。

收录诗词(1488)

方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词人。绍定五年(1232)进士,授淮东安抚司□官。淳□中,以工部郎官充任赵葵淮南幕中参议官。后调知南康军。后因触犯湖广总领贾似道,被移治邵武军。后知袁州,因得罪权贵丁大全,被弹劾罢官。后复被起用知抚州,又因与贾似道的旧嫌而取消任命

  • 字:巨山
  • 号:秋崖
  • 籍贯:祁门(今属安徽)
  • 生卒年:1199~1262

相关古诗词

过北固山下旧居

池塘燕子旧人家,杨柳春寒一径斜。

夜读自生书带草,朝饥曾对米囊花。

侯谁在矣山如昨,今我来思鬓已华。

舍馆不知何日定,竹舆鸣雨又咿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过吴江

风借吴松十幅蒲,春愁渺渺际烟芜。

傍船时有能言鸭,举网今无巨口鲈。

欲访龟蒙前杞菊,谁怜麋鹿旧姑苏。

一尊重酹沙头月,物色分流到我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过李季子丈

易在床头注未成,晦庵往矣与谁评。

深衣静对山逾好,语录重抄眼尚明。

春晚有诗供杖屦,日长无事乐锄耕。

家风终与常人别,只听芭蕉滴雨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初秋

残暑何时退,秋风日夜生。

已嫌湘簟冷,稍觉楚天清。

山路晴犹湿,星河夜自明。

时闻梧叶落,一似打门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