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圣制太行山中言志应制

六龙鸣玉銮,九折步云端。

河络南浮近,山经北上难。

羽仪映松雪,戈甲带春寒。

百谷晨笳动,千岩晓仗攒。

皇心感韶节,敷藻念人安。

既立省方馆,复建礼神坛。

扈跸参天老,承荣忝夏官。

长勤百年意,思见一胜残。

形式: 排律 押[寒]韵

翻译

六条龙拉响了玉制的銮铃,沿着曲折的山路直登云霄。
黄河如带向南方流淌,山脉经由北方攀登实属艰难。
华丽的仪仗映照着松雪,兵器甲胄带着早春的寒意。
山谷间早晨的号角声起,千座山岩上朝拜的人群聚集。
皇帝心中感怀韶光的美好,忧虑民生安定挂念在心。
已经设立四方馆以考察政务,又重建祭祀神灵的祭坛。
随从皇帝的老臣们参与盛典,我愧居夏官接受荣耀。
百年勤政的意愿,只愿能目睹一次胜利的残局。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帝王在太行山中远行的壮丽景象和心境。开篇"六龙鸣玉銮,九折步云端",以六龙驾车、玉銮声响和九曲山路直达云端,展现了皇帝威严与权力之美。

接着"河络南浮近,山经北上难",通过对河流蜿蜒、山势险峻的描绘,表达了帝王征途中的艰辛和不易。紧随其后"羽仪映松雪,戈甲带春寒",则以皇家仪仗与战甲之上覆盖着松雪和春日余寒,传递出一种威武不屈的气概。

下片"百谷晨笳动,千岩晓仗攒",以清晨谷中猎獭鸣叫、曦光初照岩间铠甲交响的景象,形象地表达了帝王出征时天地间的生机与活力。

而"皇心感韶节,敷藻念人安"则透露出帝王内心深处对于农业周期的关切和对民众安危的挂念,展现了帝王的仁德胸怀。紧接着的"既立省方馆,复建礼神坛",反映出帝王在巡行过程中仍不忘国家大事与宗教礼仪之重。

末尾"扈跸参天老,承荣忝夏官",则是对帝王亲近天子的尊贵地位和接受古代圣贤荣光的赞颂。最后"长勤百年意,思见一胜残",表达了帝王对国家长久安稳、对历史功绩的深切思考,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帝王远行太行山中之景,展示了帝王权力的壮观与个人的情感内涵,同时也流露出了一种对国家和人民福祉的深切关怀。

收录诗词(351)

张说(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政治家。一字说之。原籍范阳(今河北涿县),世居河东(今山西永济),徙家洛阳

  • 字:道济
  • 生卒年:667年~730年

相关古诗词

奉和圣制行次成皋应制

夏氏阶隋乱,自言河朔雄。

王师进谷水,兵气临山东。

前扫成皋阵,却下洛阳宫。

义合帝图起,威加天宇同。

轩台百年外,虞典一巡中。

战龙思王业,倚马赋神功。

形式: 排律 押[东]韵

奉和圣制过王浚墓应制

牛斗三分国,龙骧一统年。

智高宁受制,风急肯回船。

有策擒吴嚭,无言让范宣。

援孤因势屈,功重为谗偏。

旧迹灰尘散,枯坟故老传。

百代逢明主,何辞死道边。

形式: 排律 押[先]韵

奉和圣制花萼楼下宴应制

万心翘乐宴,三舍缓昌时。

山接夏云险,台留春日迟。

节移芳未歇,兴隔赏仍追。

醉后传嘉惠,楼前舞圣慈。

皇恩与时合,天意若人期。

故发前旬雨,新垂湛露诗。

形式: 排律 押[支]韵

奉和圣制幸凤汤泉应制

周狩闻岐礼,秦都辨雍名。

献禽天子孝,存老圣皇情。

温润宜冬幸,游畋乐岁成。

汤云出水殿,暖气入山营。

坎意无私洁,乾心称物平。

帝歌流乐府,溪谷也增荣。

形式: 排律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