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郎(其六)次玉林感时韵

知彼须知此。问筹边、攻守规模,云何则是。

景色愔愔犹日暮,壮士无由吐气。

又安得、将如廉李。

燕坐江沱甘自蹙,笑腐儒、枉楦朝家紫。

用与舍,徒为耳。黄芦白苇迷千里。

叹长淮、篱落空疏,仅馀残垒。

读父兵书宁足恃,击楫谁盟江水。

有识者、知其庸矣。

多少英雄沈草野,岂堂堂、吾国无君子。

起诸葛,总戎事。

形式: 词牌: 贺新郎

翻译

了解对方必须先了解自己。讨论边防策略,攻守的规模,怎样才是正确的呢?
傍晚时分景色宁静,但壮士无法舒展胸中抱负。
又怎能像廉颇和李牧那样再出山呢?
静坐在江边,甘愿自我压抑,嘲笑那些空谈朝政的腐儒。
取舍之间,只是耳边风。千里之地被黄芦白苇遮蔽。
感叹淮河两岸,战后只剩下稀疏的篱笆和残破的壁垒。
研读父亲遗留的兵书,难道就足够了吗?在江边击楫发誓,又有谁能共盟?
有见识的人明白,那只是平庸之举。
有多少英雄埋没在田野,难道我大好国家就没有君子吗?
如同诸葛亮,统帅军务。

注释

知彼:了解对方。
筹边:策划边境防御。
规模:战略规划。
燕坐:闲坐。
腐儒:指迂腐的文人。
篱落:篱笆。
庸:平庸。
草野:田野,指民间。
堂堂:盛大,显赫。
总戎事:统率军事事务。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诗人冯取洽的作品,名为《贺新郎·其六》。诗人通过景物描写和历史事件的回顾,表达了对英雄时代的怀念以及对当时政治局势的不满。

"知彼须知此。问筹边、攻守规模,云何则是。"

这几句开头以军事谋略为切入点,探讨敌我双方的战略布局,以及如何达到最佳作战状态。这既展示了诗人对兵法的了解,也反映出他对于时局的关注。

"景色愔愔犹日暮,壮士无由吐气。"

这里描绘了一种暮色苍茫、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寂寞情怀。景色愈发显得阴沉,而年轻有为的战士却找不到施展才华的机会。

"又安得、将如廉李。燕坐江沱甘自蹙,笑腐儒、枉楦朝家紫。"

诗人提到历史上的名将廉颇和李广,感叹自己无法像他们那样英勇作战,只能在闲适的环境中享受生活,同时也对那些只会空谈理论而不懂得实践的儒生表示鄙视。

"用与舍,徒为耳。黄芦白苇迷千里。"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策略和选择之间的困惑,以及对外界看似繁杂实际上毫无意义的景象的感慨。

"叹长淮、篱落空疏,仅馀残垒。读父兵书宁足恃,击楫谁盟江水。"

诗人感叹长淮之战的遗迹,和那些已经倾颓的防御工事。他提到阅读古代将领的兵法,但却无法依靠这些知识来确保自己的安全或是对抗自然界的力量。

"有识者、知其庸矣。多少英雄沉草野,岂堂堂、吾国无君子。"

诗人感慨于世上许多英雄豪杰都已湮没在历史的尘土之中,这些人物原本可以为国家带来荣耀,但如今却已经不再被提及。

"起诸葛,总戎事。"

最后,诗人提到了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诸葛亮,将其作为集结战争事务之人的象征。这也许是对自己或他人在乱世中理想中的角色设定的暗示。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和英雄人物的回忆,以及对于现实政治局势的批判,展现了诗人对于英雄时代的渴望以及对于当时社会状况的不满。

收录诗词(26)

冯取洽(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贺新郎(其一)寿张宜轩

九日明朝是。问宜轩何事,今朝众宾交至。

长记每年八月八,曾庆饮仙出世。

直推到、于今何意。

要待千崖秋气爽,向东篱、试探花开未。

挝急鼓,舞长袂。主人臭味花相似。

笑争春、红紫低昂,转头扫地。

独占西风摇落候,旋屑黄金点缀。

做得个、秋花元帅。

旧说东阳流菊水,饮之者、寿过百馀岁。

泛此酒,劝公醉。

形式: 词牌: 贺新郎

摸鱼儿

叹刘郎、那回轻别,霏霏三落红雨。

玄都观里应遗恨,一抹断烟残缕。愁望处。

想雾暗云深,忘却来时路。新花旧主。

记刻羽流商,裁红剪翠,山径日将暮。

空枝上,时有幽禽对语。声声如问来否。

人生行乐须闻健,衰老念谁免此。吾所与。

在溪上深深,锦绣千花坞。何时定去。

但对酒思君,呼儿为我,频唱小桃句。

形式: 词牌: 摸鱼儿

蝶恋花.和玉林韵

秋到双溪溪上树。叶叶凉声,未省来何许。

尽拓溪楼窗与户。倚阑清夜窥河鼓。

那得吟朋同此住。独对秋芳,欲寄花无处。

杖履相从曾有语。未来先自愁君去。

形式: 词牌: 蝶恋花

小池

岩上层层叠翠苔,小池巧凿近岩隈。

就岩引得清泉满,便有前山月入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