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酬公素学士见招之作

人生交分耻苟合,贵以道义久可要。

薄俗盈虚逐势利,清风绵邈日已凋。

长吟宇宙独引领,浩浩万古与我遥。

安得此身有两翅,飒然远举随风飙。

近逢公素我同好,厌愤偷俗常郁陶。

君方调官镇京口,我以重罪废本朝。

身虽俱在大江外,不得会合烦相邀。

秋风八月天地肃,千里明回草木焦。

夕霜惨烈气节劲,激起壮思冲斗杓。

岂如儿女但悲感,唧唧吟叹随螳蜩。

拟攀飞云抱明月,欲踏海门观怒涛。

念君治所近不远,江山蟠辟气象豪。

楼头阴明变霞雾,槛下日夕斗蜃蛟。

便将一往刷滞闷,去兴草茁不可薅。

呼儿襆衣办舟楫,一日百里岂惮劳。

君方酒酣亦思我,奔墨纸上为长谣。

上言风物丽复壮,下述宴集乐且遨。

意我羁愁正无赖,欲以此事相誇招。

此篇笔绝墨未渗,我舟适到范老桥。

古人千里有神会,以兹可信非相辽。

倜然不以穷见弃,旷然不以位自骄。

开缄朗咏毛发竦,通夕噤痒睫不交。

病膜谁将宝篦刮,痒背恰得仙人抓。

长川奔浑走一气,巨镇截嶭上赤霄。

又如阴云载雷电,光怪迸漏不可包。

惊呼叹伏已不暇,焉敢有意急其高。

却疑欺我老困顿,故作大句来相鏖。

近罹罪辱舌虽在,每避嫌谤口已胶。

更遭掀搅岂不畏,欲取笔砚俱焚烧。

既承嘉命敢无报,将吐复茹移昏朝。

留连日日奉杯宴,殊无閒隙吟风骚。

看君岸帻卷大白,有似巨浸吸百潮。

宾从倾颓尚未厌,直恐溃烂肠与脬。

神迷耳热眼生缬,嚼尽宝墨狂酲消。

欢流乐极古所戒,不免厌旦潜遁逃。

还家数日却愁寂,梦中犹奉笑与嘲。

强为短篇答高谊,鄙事轧轧空自挠。

览之捧腹定绝倒,幸为投弃无传抄。

相思复拟往相会,予今岂复如系匏。

行看雪夜景清绝,更乘逸兴飞轻舠。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舜钦的《奉酬公素学士见招之作》。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自由的向往,同时也展现了他对社会风气的不满以及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首句“人生交分耻苟合,贵以道义久可要”表明了诗人对友谊的重视,认为真正的友谊应基于道义,而非表面的迎合。接着,“薄俗盈虚逐势利,清风绵邈日已凋”则揭示了诗人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判,认为世俗之人追逐权势利益,使得清风逐渐消失,道德观念日益衰败。

“长吟宇宙独引领,浩浩万古与我遥”表达了诗人对宇宙的敬畏和对历史的感慨,他独自仰望苍穹,与遥远的历史对话。接下来,“安得此身有两翅,飒然远举随风飙”则是诗人对自由的渴望,他想象自己拥有双翼,能够自由飞翔,远离世俗的束缚。

“近逢公素我同好,厌愤偷俗常郁陶”提到诗人最近遇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公素,两人共同厌恶世俗的虚伪和压抑。然而,“君方调官镇京口,我以重罪废本朝”表明了两人因各自的原因而无法相聚,身处异地。

“身虽俱在大江外,不得会合烦相邀”表达了诗人对相聚的渴望,尽管他们都在远离京城的地方,但无法轻易相聚。接着,“秋风八月天地肃,千里明回草木焦”描绘了秋天的景象,天地肃穆,千里草木枯萎,营造出一种萧瑟的氛围。

“夕霜惨烈气节劲,激起壮思冲斗杓”进一步渲染了秋日的凄凉,同时激发了诗人的壮志豪情,他的思绪如同冲破斗杓的星辰般壮阔。诗人通过这一系列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个人情感的抒发。

“岂如儿女但悲感,唧唧吟叹随螳蜩”与前文形成对比,指出那些只会悲叹儿女之情的人,显得庸俗不堪。接下来,“拟攀飞云抱明月,欲踏海门观怒涛”表达了诗人追求更高远境界的愿望,他想要攀上云霄,拥抱明月,甚至踏足大海,观赏汹涌的波涛。

“念君治所近不远,江山蟠辟气象豪”再次提到与朋友相聚的愿望,虽然相隔不远,但因各种原因未能实现。诗人通过描绘江山的壮丽景色,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向往。

“楼头阴明变霞雾,槛下日夕斗蜃蛟”描绘了夜晚楼阁周围的景象,霞雾变幻莫测,日落时分,斗室中仿佛有蛟龙盘绕,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又壮丽的氛围。

“便将一往刷滞闷,去兴草茁不可薅”表达了诗人想要前往相聚,消除心中郁闷,但又担心杂草丛生,难以找到出路。接下来,“呼儿襆衣办舟楫,一日百里岂惮劳”则表明了诗人准备出发的决心,即使路途遥远,也愿意付出努力。

“君方酒酣亦思我,奔墨纸上为长谣”描述了朋友在饮酒畅谈时,也思念着诗人,于是写下了一首长诗。这体现了深厚的友情和对彼此的关怀。

“上言风物丽复壮,下述宴集乐且遨”提到朋友在诗中描述了聚会时的美景和欢乐,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回忆和向往。

“意我羁愁正无赖,欲以此事相誇招”表明朋友希望通过聚会来缓解诗人的羁绊和愁绪,邀请他参与其中。

“此篇笔绝墨未渗,我舟适到范老桥”描述了朋友的诗作精美绝伦,而诗人在前往聚会的路上恰好经过了范老桥。

“古人千里有神会,以兹可信非相辽”引用古人千里之外也能心灵相通的例子,强调了友情的力量,即使相隔千里,也能感受到彼此的心意。

“倜然不以穷见弃,旷然不以位自骄”赞扬朋友不因贫困而放弃友情,也不因地位而骄傲自大,体现了高尚的品德。

“开缄朗咏毛发竦,通夕噤痒睫不交”描述了诗人收到朋友的诗后,激动地朗读,以至于全身毛发竖立,一夜之间无法合眼。

“病膜谁将宝篦刮,痒背恰得仙人抓”比喻朋友的诗如同宝篦一般,刮去了诗人心中的病痛,如同仙人之手,解决了困扰。

“长川奔浑走一气,巨镇截嶭上赤霄”描绘了长江奔腾不息,巨镇耸立于云端,象征着力量和高度。

“又如阴云载雷电,光怪迸漏不可包”将云层比作承载雷电的阴云,光怪陆离,难以完全包容。

“惊呼叹伏已不暇,焉敢有意急其高”表达了对朋友诗作的高度赞赏,不敢妄加评论或急于表达自己的感受。

“却疑欺我老困顿,故作大句来相鏖”怀疑朋友故意用夸张的语言来挑战自己,但实际上是对朋友才华的敬佩。

“近罹罪辱舌虽在,每避嫌谤口已胶”描述了诗人因遭受罪罚,虽然舌头还在,但为了避免嫌疑和诽谤,已经无法开口说话。

“更遭掀搅岂不畏,欲取笔砚俱焚烧”表达了面对外界的指责和压力,诗人内心的恐惧和挣扎,甚至想销毁笔墨纸砚,不再创作。

“既承嘉命敢无报,将吐复茹移昏朝”表示诗人接受了朋友的邀请,决心回应并参与聚会,时间似乎变得模糊。

“留连日日奉杯宴,殊无閒隙吟风骚”描述了聚会的频繁和欢乐,没有空闲时间吟诵诗歌。

“看君岸帻卷大白,有似巨浸吸百潮”形容朋友饮酒时的姿态,如同大海吸收百川,显示出豪迈的气魄。

“宾从倾颓尚未厌,直恐溃烂肠与脬”表达了聚会的热烈气氛,宾客们热情高涨,似乎担心宴会结束后的空虚。

“神迷耳热眼生缬,嚼尽宝墨狂酲消”形容聚会时的兴奋状态,神志迷乱,耳热眼花,仿佛品尝了珍贵的墨汁,醉意渐消。

“欢流乐极古所戒,不免厌旦潜遁逃”提醒聚会虽乐,但应警惕过度狂欢带来的后果,避免过度放纵。

“还家数日却愁寂,梦中犹奉笑与嘲”描述了聚会结束后,诗人感到孤独和寂寞,但在梦中仍能感受到朋友的笑声和嘲讽。

“强为短篇答高谊,鄙事轧轧空自挠”表示诗人勉强写了一首短诗来回应朋友的热情,内心感到无奈和困扰。

“览之捧腹定绝倒,幸为投弃无传抄”表达了对朋友诗作的欣赏,希望将其珍藏,不让他人传阅。

“相思复拟往相会,予今岂复如系匏”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希望能够再次与朋友相聚,不再像被绳索束缚一样。

“行看雪夜景清绝,更乘逸兴飞轻舠”预示着未来某个雪夜,诗人将与朋友一同乘船出游,享受宁静而自由的时光。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友情、自然美景、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以及对自由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收录诗词(221)

苏舜钦(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曾祖父由梓州铜山(今四川中江)迁至开封(今属河南)。曾任县令、大理评事、集贤殿校理,监进奏院等职。因支持范仲淹的庆历革新,为守旧派所恨,御史中丞王拱辰让其属官劾奏,劾其在进奏院祭神时,用卖废纸之钱宴请宾客。罢职闲居苏州。后来复起为湖州长史,但不久就病故了。他与梅尧臣齐名,人称“梅苏”。有《苏学士文集》诗文集有《集》16卷,《四部丛刊》影清康熙刊本。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集》

  • 字:子美
  • 籍贯:开封(今属河南)
  • 生卒年:1008—1048

相关古诗词

迁居

前岁旅淮楚,去年还上都。

上都一岁内,前后七徙居。

岁暮被重谪,狼狈来中吴。

中吴未半岁,三次迁里闾。

京师重腾移,长物动数车。

江湖亦稍便,一舟乐有馀。

破坏新器皿,散亡旧图书。

家人颇倦烦,行路亦叹呼。

吾知人之生,天壤乃蘧庐。

其间暂寄寓,一世还须臾。

纵游极南北,所历足自娱。

犹恨苦濡滞,带动摧妻孥。

安得出八极,浩与元气俱。

仰首羡日月,晨夕苦奔趋。

二物本无情,亦为气所驱。

况我有血肉,又生名利区。

手足日不闲,在地无根株。

流宕固宜矣,何必厌道涂。

此身亦外物,安用伤羁孤。

庸人所见狭,但以乡井拘。

屑屑寸粒食,何异鸡在笯。

拟随犯斗槎,欲上浮海桴。

寄语怀安者,嗟嗟尔何愚。

形式: 古风

遣闷

隆冬雪跨月,度日关门庐。

乘昏气惨烈,悲风吹江湖。

白鹄翅翼伤,塌然困泥涂。

不入鸧鹒群,哀鸣忆云衢。

夕饥乏粒食,浩荡天地俱。

何时辟重阴,得见白日舒。

形式: 古风

苦调

阴闇必有鬼,高明者惟天。

鉴应未始忽,冥理有后先。

奸凶喜欺罔,放意快目前。

虎狼嚼生人,自适甘且鲜。

烈士共剑起,忿发如危弦。

人理已不胜,神报岂泯然。

惊呼彻上帝,洒血透九泉。

扪舌不敢语,咄咄徒自怜。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若神栖心堂

予心充塞天壤间,岂以一物相拘关。

放然一物无不有,遂得此身相与閒。

上人搆堂号栖心,不欲尘累相追攀。

冷灰槁木极溃败,虽有善迹辄自删。

予尝浩然无所挠,与子异指亦往还。

卷舒动静固有道,期于达者诚非艰。

形式: 古风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