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袁郎中破贼后军行过剡中山水谨上太尉

剡路除荆棘,王师罢鼓鼙。

农归沧海畔,围解赤城西。

赦罪春阳发,收兵太白低。

远峰来马首,横笛入猿啼。

兰渚催新幄,桃源识故蹊。

已闻开阁待,谁许卧东溪。

形式: 排律 押[齐]韵

翻译

剡州的道路已经清除荆棘,朝廷军队停止了战鼓声响起。
农民们回到大海之滨,包围解除在赤城西部。
春天的阳光带来赦免,军队在太白星低垂时收兵。
远方山峰映入眼帘,悠扬笛声融入猿猴的哀鸣。
兰渚边催促着搭建新帐幕,桃源之地辨识着旧路径。
听说阁楼已经敞开等待,又有谁愿意在此溪边隐居。

注释

剡路:指剡州的道路。
除:清除。
王师:朝廷军队。
罢:停止。
沧海畔:大海之滨。
围解:包围解除。
赤城西:赤城西部。
太白低:太白星低垂。
马首:视线前方。
横笛:横吹的笛子。
兰渚:长满兰花的水边。
新幄:新帐幕。
桃源:隐居之地。
故蹊:旧路径。
开阁:敞开的阁楼。
卧东溪:在东溪边隐居。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战后的胜利景象,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写和军事行动的叙述,展现了战争结束后平静与美好的氛围。

“剡路除荆棘,王师罢鼓鼙。”开篇即刻画出一幅军队在战后的休息场景。剡路,即指的是军事行动后的道路恢复原状,而“除荆棘”则象征着战争的结束和道路的清理。王师停下了战鼓,表明战斗已经胜利结束。

“农归沧海畔,围解赤城西。”这里描绘的是战后农民回归耕作的情景,以及军队撤离后的平静生活。沧海畔指的是田野的边缘,而“围解赤城西”则可能暗示着某个地方的围困被解除了。

“赦罪春阳发,收兵太白低。”这两句诗继续强调了战争结束后的宽容与平静。春天的阳光象征着温暖和生命力的复苏,而“赦罪”则意味着对战犯的宽恕。同时,“收兵太白低”表明军队已经集结完毕,可能是指军队在高地上整顿待命。

“远峰来马首,横笛入猿啼。”这里描绘的是自然景观与战争后遗留下的场景交织的画面。远峰即远处的山峰,而“来马首”则可能指的是军队撤离后的马匹归还。横笛和猿啼(猿,古代称长臂猿,即现今的长臂猴),则是自然界的声音,与战争的喧嚣形成鲜明对比。

“兰渚催新幄,桃源识故蹊。”这两句诗描绘了战后生活的恢复和人们对美好记忆的追寻。兰渚可能指的是水边的花卉,而“催新幄”则意味着新的开始。桃源是古代寓言中的一处美丽的地方,这里用来象征理想中的乐土,表达了人们对于和平生活的向往。

“已闻开阁待,谁许卧东溪。”最后两句诗表达了一种等待与期待的心情。开阁可能指的是宫门或官府的门户,而“待”则意味着在等待着什么。卧东溪,则是一种隐逸的生活状态,这里可能是对未来平静生活的一种憧憬。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战争后的自然恢复和人类活动的描写,传达了一种从战乱到和平,从动荡到宁静的主题。

收录诗词(486)

刘长卿(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唐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苏州长洲县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因刚而犯上,两度迁谪。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 字:文房
  • 籍贯: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709—789

相关古诗词

奉和杜相公新移长兴宅呈元相公

间世生贤宰,同心奉至尊。

功高开北第,机静灌中园。

入并蝉冠影,归分骑士喧。

窗闻汉宫漏,家识杜陵源。

献替常焚藁,优闲独对萱。

花香逐荀令,草色对王孙。

有地先开阁,何人不扫门。

江湖难自退,明主托元元。

形式: 排律 押[元]韵

奉和赵给事使君留赠李婺州舍人兼谢舍人别驾之什

便道访情亲,东方千骑尘。

禁深分直夜,地远独行春。

绛阙辞明主,沧洲识近臣。

云山随候吏,鸡犬逐归人。

庭顾婆娑老,邦传蔽芾新。

玄晖翻佐理,闻到郡斋频。

形式: 排律 押[真]韵

奉饯元侍郎加豫章采访兼赐章服

任重兼乌府,时平偃豹韬。

澄清湘水变,分别楚山高。

花对彤襜发,霜和白雪操。

黄金装旧马,青草换新袍。

岭暗猿啼月,江寒鹭映涛。

豫章生宇下,无使翳篷蒿。

形式: 排律 押[豪]韵

奉饯郎中四兄罢馀杭太守承恩加侍御史充行军司马赴汝南行营

星使三江上,天波万里通。

权分金节重,恩借铁冠雄。

梅吹前军发,棠阴旧府空。

残春锦障外,初日羽旗东。

岸柳遮浮鹢,江花隔避骢。

离心在何处,芳草满吴宫。

形式: 排律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