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其一)次韵弟茝雪中见寄

天盖西倾,地轴东翻,两年以来。

那关中形势,已归勃勃,江南人马,都是回回。

咄咄书空,栖栖问路,岁晚山空风雪催。

如何得,与浑家踏遍,雪顶岩隈。谁知有客敲推。

把世变心烦都说开。

道严霜不杀,不成葭苇,冱寒惯耐,方是松梅。

万事过前,一场梦里,分付茅柴三两杯。

犹痴望,有太平时节,游戏春台。

形式: 词牌: 沁园春

翻译

天空向西倾斜,地球轴线向东翻转,已经过去了两年。
关中的局势,如今已落入勃勃的掌控,江南的军队,几乎都是回族人。
频频在空中书写,四处询问路径,年末山中风雪催逼。
如何能与妻子一起,踏遍雪顶岩石的角落呢?忽然听到有人敲门。
世间变化令人心烦,都化作一杯杯茅柴酒来化解。
严冬的霜冻不会摧毁一切,只有坚韧如芦苇的生命才能生存,这才是松树和梅花的品格。
过去的万事如梦,只愿借两三杯茅柴酒消愁。
仍然痴痴期待,会有太平盛世,在春天的乐园中游玩。

注释

天盖:天空。
地轴:地球自转轴。
勃勃:形容气势旺盛。
回回:对穆斯林的泛称。
咄咄:惊叹声。
栖栖:忙碌不安的样子。
冱寒:严寒。
松梅:寒冬中的松树和梅花,象征坚韧和高洁。
茅柴:粗糙的劣质酒。
太平时节:社会安定和平的时代。
春台:春天的园林或乐园。

鉴赏

这首《沁园春·其一》是宋代词人陈著的作品,以次韵的形式回应弟弟茝在雪中寄来的诗。词中描绘了天地变化的壮丽景象,反映了作者对时局动荡的忧虑和对平静生活的向往。

上片通过“天盖西倾,地轴东翻”象征性地描述了国家局势的动荡,暗示了南宋时期北方蒙古势力的崛起。接着,他感慨关中的形势已落入他人之手,而江南的人马也似乎失去了往日的安宁,暗示了战乱的现实。词人用“咄咄书空,栖栖问路”表达了自己的迷茫和不安,山中的风雪更增添了凄凉气氛。

然而,词人并未沉溺于忧患,他希望能与家人共度宁静时光,踏遍雪景,享受自然之美。下片转而探讨世事变迁,以严霜比喻严峻的时势,强调坚韧不屈的精神,如葭苇和松梅般耐寒。词人认为,面对世事如梦,唯有借酒消愁,期待太平盛世的到来,能在春台上游戏。

整体来看,这首词情感深沉,既有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又有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词人坚韧的人生态度和对和平的渴望。

收录诗词(1350)

陈著(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二一四~一二九七),一字子微,晚年号嵩溪遗耄,寄籍奉化。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调监饶州商税。景定元年(一二六○),为白鹭书院山长,知安福县

  • 字:谦之
  • 号:本堂
  • 籍贯:鄞县(今浙江宁波)

相关古诗词

沁园春(其三)次韵刘改之

人生功名,在醉梦中,早须掉头。

自南宫一券,尘泥偶脱,前程双毂,日月如流。

蕙帐真盟,菜羹馀味,江上归舟谁得留。

谁知道,有邵平瓜圃,何日封侯。天天又不人由。

奈危世山林也有忧。

况青岗不助,晋家风鹤,黑云直卷,吴分星牛。

分寸残生,万千魔障,他事如今都罢休。

关心处,是离离禾黍,故国宗周。

形式: 词牌: 沁园春

沁园春(其五)□竹窗纸枕屏

小枕屏儿,面儿素净,吾自爱之。

向春晴欲晓,低斜半展,夜寒如水,屈曲深围。

消得题诗,不须作画,潇洒风流未易涯。

人间世,但此身安处,是十分奇。笑他富贵家儿。

这长物何为著意□。

便绮罗六扇,何如玉洁,丹青万状,都是钱痴。

假托伊来,遮阑便了,免得惊风侵梦时。

何须泥,要物常随我,不物之随。

形式: 词牌: 沁园春

沁园春(其三)寿吴竹溪

潇洒纶巾,风流野服,红尘外身。

向南窗听雨,澜翻墨客,北亭恋月,笔走诗神。

倚竹听琴,逢花倒榼,更得放晴游冠春。

清闲好,算东洲人物,难得如君。华堂瑞气如云。

西风到帘帷才一分。

喜星桥鹊语,佳传依旧,缑山鹤舞,仙样翻新。

箫玉香中,烛花影里,听取捧觞低祝人。

千千岁,看功名事业,都在儿孙。

形式: 词牌: 沁园春

沁园春(其八)寿陈菊坡枢密卓

吾菊坡兄,细观花□,元来一般。

是鄮山佳气,胚腪长茂,鄞江润脉,滋养清妍。

移傍云霄,浓沾雨露,曾亚百花头上班。

谁知道,待芬香透了,收敛东边。笑他红紫纷然。

算眼底何曾长久看。

这秋芳自韵,不争春艳,霜根难老,偏耐风寒。

占得清名,尊为寿客,晚节谁能如此全。

千千岁,把黄金正色,照映人间。

形式: 词牌: 沁园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