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张职方吉甫赴闽漕六和寺中作

羡君超然鸾鹤姿,江湖欲下还飞去。

空使吴儿怨不留,青山漫漫七闽路。

门前江水去掀天,寺后清池碧玉环。

君如大江日千里,我如此水千山底。

形式: 古风

翻译

羡慕你超凡如鸾鹤般的风姿,想要投身江湖却又翩翩飞回。
你的离去让吴地的人们只能抱怨无法挽留,漫长的青山下是你七闽之路。
你的门前江水奔腾如掀起天际,寺后的清池碧波荡漾如碧玉环绕。
你像大江一日千里奔流不息,而我却如同这江水下的千山万水默默无闻。

注释

君:你。
超然:超凡出众。
鸾鹤:比喻高洁之士。
姿:风姿。
吴儿:吴地的人们。
怨:抱怨。
七闽路:指福建一带的路。
掀天:激起巨浪,形容江水汹涌。
清池:清澈的池塘。
碧玉环:形容池水碧绿如玉环。
大江:大河。
日千里:形容江水奔流迅速。
此水:指江水。
千山底:比喻深沉或底层。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苏轼(苏东坡)的作品,题目为《送张职方吉甫赴闽漕六和寺中作》。诗人在此通过对友人超然脱俗之态的赞美,以及对自己处境的反映,展现了深厚的情感与丰富的意象。

首句“羡君超然鸾鹤姿”,表达了诗人对于张职方吉甫不染尘俗、超凡脱俗的仰慕之情。"江湖欲下还飞去"则是说张将要离开此地,前往闽漕六和寺,而诗人心中却有种愿意随之而去的情感。

“空使吴儿怨不留”,这里的“吴儿”指代诗人的自称,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而“青山漫漫七闽路”则描绘了一路上青山连绵、曲折的壮丽景色。

接下来的两句,“门前江水去掀天,寺后清池碧玉环”,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展示了六和寺附近的美丽风光。这里“门前江水”、“寺后清池”都渲染出一派超凡脱俗之境。

最后两句,“君如大江日千里,我如此水千山底”,则是诗人将友人的高尚品格比喻为奔流不息的大江,而自己则如同被山环绕的河水,虽然位置不同,但都能保持本色,这也反映了苏轼内心对友情的珍视和自我定位的豁达。

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细致描写,以及对友人的深切赞美,表达了诗人对于友情的无限眷恋与自我精神状态的深刻体悟。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和子由柳湖久涸,忽有水,开元寺山茶旧无花,今岁盛开二首(其一)

太昊祠东铁墓西,一樽曾与子同携。

回瞻郡阁遥飞槛,北望樯竿半隐堤。

饭豆羹藜思两鹄,饮河噀水赖长霓。

如今胜事无人共,花下壶卢鸟劝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和子由柳湖久涸,忽有水,开元寺山茶旧无花,今岁盛开二首(其二)

长明灯下石栏干,长共松杉守岁寒。

叶厚有棱犀甲健,花深少态鹤头丹。

久陪方丈曼陀雨,羞对先生苜蓿盘。

雪里盛开知有意,明年开后更谁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雨中游天竺灵感观音院

蚕欲老,麦半黄,前山后山雨浪浪。

农夫辍耒女废筐,白衣仙人在高堂。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和蔡准郎中见邀游西湖三首(其一)

夏潦涨湖深更幽,西风落木芙蓉秋。

飞雪闇天云拂地,新蒲出水柳映洲。

湖上四时看不足,惟有人生飘若浮。

解颜一笑岂易得,主人有酒君应留。

君不见钱塘游宦客,朝推囚,暮决狱,不因人唤何时休。

形式: 古风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