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节推挈内归宁池阳并李察推往南康军嫁妹二君同行

江上双画舸,风帆或先后。

晚共泊芦洲,欣同幕中友。

一过长风沙,一住贵池口。

当时骢马客,今是凭熊守。

每怜诸女贤,与婿来为寿。

上去至南康,嫁妹事箕帚。

不畏杨澜险,不为庐峰秀。

二君情义著,我送何须酒。

形式: 古风

翻译

江面上两艘装饰华丽的小船,风帆时而交错前行。
傍晚时分,它们一同停靠在芦苇丛生的岸边,我们欢喜如同幕中的朋友相聚。
一艘驶过长风沙滩,另一艘停泊在贵池口边。
当年的骏马游子,如今成了贵地的守卫官员。
常常羡慕你们夫妻和睦,女儿贤良,带着女婿来祝寿。
她一路北上直到南康,嫁出妹妹侍奉夫家。
不怕杨澜的艰险,不被庐峰的秀美所迷惑。
两位君子情深义重,我送行并不需要美酒。

注释

江上:江面。
双:两个。
画舸:装饰华丽的小船。
风帆:船帆。
或:有时。
先后:交替前行。
芦洲:芦苇丛生的岸边。
幕中友:如同幕中的朋友。
长风沙:长风沙滩。
贵池口:贵池的港口。
骢马客:骏马游子。
凭熊守:守卫官员。
怜:羡慕。
诸女贤:女儿贤良。
寿:祝寿。
南康:地名。
嫁妹:嫁出妹妹。
箕帚:侍奉夫家。
杨澜险:杨澜的艰险。
庐峰秀:庐峰的秀美。
情义著:情深义重。
何须:何必。
酒:美酒。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梅尧臣送别两位朋友李节推和李察推的情景。他们乘坐两艘装饰精美的画舸,风帆时而交错,时而并行,傍晚时分一同停靠在芦洲边。诗人感慨万分,因为他们不仅是旅途中的同伴,更是如同幕中的知己好友。

李节推将携家人返回池阳,而李察推则前往南康军嫁妹,两人同行,显示出深厚的友情。诗人回忆起李节推当年的风采,如今他已成为地方官员“凭熊守”,不禁感叹时光流转。他还提到,李节推的妻子贤良淑德,前来为丈夫的归来庆贺。

诗人祝愿他们的行程顺利,尽管路途中有如长风沙般的艰难,以及庐峰秀美的诱惑,但他们的情感纽带坚不可摧。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的情感,认为无需借助美酒,二人的深厚情义就足以表达送别的深情。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洁,展现了友情与亲情的温馨画面。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送李师锡太博通判怀州

洛阳古道登北邙,河内碧山横太行。

朝骑快马暮可到,风物人心皆故乡。

竹林无踪怀阮籍,路傍有家嗟宣王。

别乘差同二千石,教民惟在亲耕桑。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送李审言殿丞归河阳

大河冬合时,上可驰车马。

子归从桥安,黄流在冰下。

况命使于家,其美世为寡。

是宜饬以行,慰此怀慕者。

形式: 古风 押[马]韵

送李泾州审言(其一)

古章乘一障,不过提千兵。

今握数万众,独自制名城。

诸将俯听命,莫敢辄吐声。

堂下选騕袅,帐中图峥嵘。

山川在目中,虏寇来必平。

谁人识谢艾,只是一书生。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送李信臣尉节县先归湖州

梁王吹台侧,五月多荷花。

荷开对翘鹭,吴客还思家。

家在水中城,四面如铺霞。

焉能长相守,千里独起嗟。

补官东海上,物景莫言赊。

形式: 古风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