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师锡太博通判怀州

洛阳古道登北邙,河内碧山横太行。

朝骑快马暮可到,风物人心皆故乡。

竹林无踪怀阮籍,路傍有家嗟宣王。

别乘差同二千石,教民惟在亲耕桑。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送李师锡太博通判怀州》,通过对洛阳古道和北邙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李师锡离别之际的深情厚谊以及对故乡风土人情的怀念。"洛阳古道登北邙,河内碧山横太行",这两句写出了送别的背景,路途遥远而景色壮丽,暗示了旅途的艰辛与归乡的渴望。

"朝骑快马暮可到,风物人心皆故乡",进一步强调了故乡的亲切感,即使日夜兼程,也无法抹去心中的那份归属感。接下来,诗人借竹林和阮籍的典故,表达对友人的才情和隐逸情怀的赞赏,同时也流露出对宣王时期淳朴社会风气的向往。

"路傍有家嗟宣王,别乘差同二千石",通过对比,赞美了友人的官职虽高但不忘本,如同古代贤君宣王一样体恤百姓,亲自耕桑。最后两句,诗人以送别时的祝愿收尾,希望友人在新的职位上能继续亲民爱民,体现了深厚的友情和对友人的期许。

总的来说,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既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也寓含了对故乡和古代理想的深深眷恋。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送李审言殿丞归河阳

大河冬合时,上可驰车马。

子归从桥安,黄流在冰下。

况命使于家,其美世为寡。

是宜饬以行,慰此怀慕者。

形式: 古风 押[马]韵

送李泾州审言(其一)

古章乘一障,不过提千兵。

今握数万众,独自制名城。

诸将俯听命,莫敢辄吐声。

堂下选騕袅,帐中图峥嵘。

山川在目中,虏寇来必平。

谁人识谢艾,只是一书生。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送李信臣尉节县先归湖州

梁王吹台侧,五月多荷花。

荷开对翘鹭,吴客还思家。

家在水中城,四面如铺霞。

焉能长相守,千里独起嗟。

补官东海上,物景莫言赊。

形式: 古风 押[麻]韵

送李南玉

小人贫于资,君子贫于时。

小人富于货,君子富于辞。

贫虽同寒饥,富不同路岐。

彼富殁则已,此富名不移。

丈夫事百变,未死安可期。

明明趋财利,莫恤前人嗤。

举家如春蚕,仰食不可迟。

况念宿债窘,何愧贱士为。

买臣尝负薪,相如犹涤卮。

君思此二人,信吾言不欺。

迩者有赵壹,穷愤自兴诗。

乘骥抱美玉,乐与和未知。

古来鲜逢遇,后世无苦悲。

形式: 古风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