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泾州审言(其一)

古章乘一障,不过提千兵。

今握数万众,独自制名城。

诸将俯听命,莫敢辄吐声。

堂下选騕袅,帐中图峥嵘。

山川在目中,虏寇来必平。

谁人识谢艾,只是一书生。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翻译

古代的将领骑马持盾,率领的军队不超过一千人。
如今他掌握着数万兵马,独自镇守着重要的城市。
众多将领对他唯命是从,不敢随意发言。
在大堂之下挑选英勇的将领,在军帐之中策划宏伟的战事。
眼前的山川尽在掌控,任何敌寇入侵必定能平定。
有谁能了解他谢艾,其实只是一个读书人罢了。

注释

章:指将领或军事首领。
障:古代的防御工事或盾牌。
提:率领。
今:现在。
握:掌握。
众:众多。
名城:重要的城市。
俯听命:服从命令。
辄:轻易。
吐声:发言。
騕袅:形容英勇善战的将领。
峥嵘:形容雄伟、壮丽。
虏寇:敌人。
来必平:必定能平定。
识:了解。
书生:读书人。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送李泾州审言(其一)》。诗中描绘了主人公李审言凭借智谋和威望,即使手持少量兵力也能掌控局面,诸将领对他唯命是从,显示出他的军事才能和领导力。他在堂上决策英明,帐中运筹帷幄,对地形了如指掌,对敌情判断准确,表达出对友人的期许,认为他能轻易平定外敌。最后以“谁人识谢艾,只是一书生”作结,暗喻李审言虽出身书生,却具有非凡的军事才能,如同古代名将谢艾一样。整首诗赞扬了李审言的智勇双全,寄寓了深厚的友情与期望。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送李信臣尉节县先归湖州

梁王吹台侧,五月多荷花。

荷开对翘鹭,吴客还思家。

家在水中城,四面如铺霞。

焉能长相守,千里独起嗟。

补官东海上,物景莫言赊。

形式: 古风 押[麻]韵

送李南玉

小人贫于资,君子贫于时。

小人富于货,君子富于辞。

贫虽同寒饥,富不同路岐。

彼富殁则已,此富名不移。

丈夫事百变,未死安可期。

明明趋财利,莫恤前人嗤。

举家如春蚕,仰食不可迟。

况念宿债窘,何愧贱士为。

买臣尝负薪,相如犹涤卮。

君思此二人,信吾言不欺。

迩者有赵壹,穷愤自兴诗。

乘骥抱美玉,乐与和未知。

古来鲜逢遇,后世无苦悲。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送李庭老归河阳

五月驰乘车,归心岂畏暑。

道上多清阴,日中不遑处。

函谷自控带,大河无险阻。

时平独往还,拜寿觞屡举。

形式: 古风 押[语]韵

送李阁使知冀州

騕袅黄金络,春风北渡河。

将军守汉法,壮士发燕歌。

绿水塘蒲短,晴天塞雁多。

家声复年少,矍铄笑廉颇。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