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竹里茅茨傍小溪,粼粼白石护渔矶。
想应日日来垂钓,石上蓑衣不带归。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田园渔隐图景。诗人游次公以"竹里茅茨"起笔,暗示了渔夫居住在环境清幽的竹林茅舍之中,紧邻一条潺潺流淌的小溪。溪边的"粼粼白石"不仅增添了自然的生动色彩,还特意提及"护渔矶",体现出这里适宜垂钓的生活气息。
接下来,诗人想象渔夫每日在此垂钓,享受着闲适的生活。他推测渔夫如此沉浸于钓鱼的乐趣中,以至于"石上蓑衣不带归",即连蓑衣都忘记带回,足见其心境的悠然和对生活的热爱。整首诗通过简练的笔触,展现了渔夫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境,以及诗人对这种隐逸生活的向往。
不详
又号寒岩,著名理学家游酢侄孙,礼部侍郎游操之子。乾道末,为范成大幕僚,多有唱和,又曾为安仁令。著有《倡酬诗卷》,存词五首
归去寒溪觅旧盟,相逢诗酒足娱情。
閒云不碍青山好,物外风高梦自清。
精庐隐东山,气象严竹柏。
入门佛画好,晓日明金碧。
向来岩名寺,初不觇遗迹。
隐庵中梁秀,邂逅论夙昔。
行前亟指似,云磴飞双舄。
始知翠微中,洞穴刊青壁。
莓苔暗龙象,缺甃贮灵液。
开山记乾元,断碣馀□□。
经营想耆旧,兴废今几易。
平生泉石心,逮此欣有□。
惜哉荆棘地,尚阻游人屐。
畴能发其秘,澄观今藉□。
大汉曾封隆准翁,闻道山河锦绣中。
安能郁郁久居此,睥睨三秦日欲东。
当时四海一刘备,至此已堪悲失脚。
出语翻为乐国想,是人止可偏方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