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门下吕相公车驾视学

未识吾君龙凤章,诸儒望幸久南庠。

辇回原庙初移跸,鹭集西雍已著行。

执爵稍前疑问道,献琛不日数来王。

从官始悟熙宁意,遗我亲临见肯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未曾认识您龙凤般的威仪,众多学者长久期盼您的光临南书房。
您的车驾回到太庙初次转移驻地,白鹭已聚集在西雍,显示出您的行程轨迹。
上前敬酒时您似乎有所疑问,不久后会多次前来朝见王上。
随从官员这才明白熙宁年间的心愿,期待您亲自莅临,是否愿意相见于殿堂。

注释

龙凤章:比喻皇帝的威严和尊贵,如龙凤般显赫。
望幸:古代指帝王到某地,臣民盼望其到来。
南庠:南书房,清代皇帝读书的地方,也指代朝廷。
辇回:皇帝乘车回宫。
鹭集:白鹭聚集,象征吉祥或官员迎接。
西雍:可能指西京的雍州或特定的宫殿。
执爵稍前:上前敬酒。
献琛:进献珍贵的礼物。
熙宁:北宋时期宋神宗赵顼的年号。
肯堂:表示愿意相见的场所,这里指皇帝的殿堂。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作品,题为《次韵门下吕相公车驾视学》。诗人通过对吕相公驾临学府的描述,表达了对尊贵嘉宾的敬仰和对教育事业的重视。首句“未识吾君龙凤章”暗示了吕相公的威仪,接着“诸儒望幸久南庠”描绘了学者们期待其光临的热切心情。颔联“辇回原庙初移跸,鹭集西雍已著行”通过生动的场景,展现了吕相公出行的庄重与沿途的肃穆气氛。

颈联“执爵稍前疑问道,献琛不日数来王”进一步刻画了吕相公的谦逊与学识,他不仅接受敬酒,还鼓励提问,显示出对学问的尊重。尾联“从官始悟熙宁意,遗我亲临见肯堂”则揭示了吕相公此次视学的深远意图,即推行熙宁时期的教育政策,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吕相公亲临讲堂的感激之情。

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既赞美了吕相公的风采,也体现了对学术文化的尊崇,展现了宋代文人士大夫对于教育的重视和对贤能官员的敬仰。

收录诗词(1852)

苏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字:子由
  •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039—1112年

相关古诗词

次韵门下吕相公同访致政冯宣猷

懒从朝谒事骖騑,此去高眠罢倒衣。

诏许敲门访耆旧,天教筑室俟来归。

肩舆尚肯追春色,鼓缶何妨傲夕晖。

所至成家即安隐,武昌谁乞钓鱼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次韵仇池冬至日见寄

身如草木顺阴阳,附火重裘百日强。

渐喜微和解凝烈,半酣起舞意仓忙。

吾兄去我行三腊,千里今宵共一觞。

世事只今人自解,苦寒须尽酒如汤。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次韵孔武仲到官后见寄

举楫同千里,系舟时一言。

共嗟蓬作屋,愿就席为门。

行役身先困,征商思益昏。

仅同登垄断,何止服车辕。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次韵毛君九日

山脚侵城尽是台,登高处处喜崔嵬。

手拈霜菊香无奈,面拂江风酒自开。

幕府尊罍云里集,民家歌吹静中来。

定知胜却陶彭泽,怅望篱边白日颓。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