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钱塘江边是谁家,江上女儿全胜花。
吴王在时不得出,今日公然来浣纱。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诗人通过对钱塘江边景色的描写,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钱塘江边是谁家"一句,以疑问的形式引出下文,既表现了诗人对这片风光的好奇,也为后面的描绘做了铺垫。"江上女儿全胜花"则直接点明了景色之美,这里的“女儿”指的是江边的女子,而“全胜花”则形容这些女子貌美如花,超凡脱俗。
接下来的两句"吴王在时不得出,今日公然来浣纱",则是对历史的回顾与现实的对比。在古代,吴王时代可能因为某种原因,这些美丽的女子无法自由地出现在江上,但今天却可以“公然”即公开、自在地在江边浣纱。这里的“浣纱”一词,不仅指女子洗涤丝线,更有着生活自在无拘无束的意味。
整首诗通过对比手法,表达了对自由美好的赞美,同时也反映出社会风气的某种变迁。诗人以轻松自然的笔触,勾勒出了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画面,使读者仿佛能听到江水流淌的声音,看到江边女子的笑颜。
不详
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辰阳太守念王孙,远谪沅溪何可论。
黄鹤青云当一举,明珠吐著抱君恩。
长亭驻马未能前,井邑苍茫含暮烟。
醉别何须更惆怅,回头不语但垂鞭。
闻道将军破海门,如何远谪渡湘沅。
春来明主封西岳,自有还君紫绶恩。
一从恩谴度潇湘,塞北江南万里长。
莫道蓟门书信少,雁飞犹得到衡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