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知府赵侍郎二首(其一)

往哲英灵在,重生出镇初。

傅岩存旧迹,棠树认前居。

美化民歌实,流言帝觉虚。

暂来淹外郡,再入老中书。

善欲皆升举,奸思尽剪除。

登科嗤负鼎,避事鄙悬车。

权助天生杀,才随道卷舒。

百官凭整肃,万物待吹嘘。

接士殊龙板,寻僧却隼旟。

嘉谋常启沃,谏草旋焚如。

赤子方安枕,黄巾亦荷锄。

囚无经宿禁,农有数年储。

山势朝衙署,河声贯里闾。

野人携此咏,将献几踌躇。

形式: 排律 押[鱼]韵

翻译

古代贤哲的灵魂依然存在,新生的力量从初始之地涌现。
傅岩的遗迹留存,从前的棠树认出了故居。
美好的政策如同民歌般深入人心,流言蜚语在皇帝面前显得空虚。
暂时离开京城任职外地,再次回归担任中央高官。
善良的人得到提升,邪恶的念头被彻底清除。
对科举及第之人嗤笑那些只顾权位者,避世者则鄙视那些贪图高位者。
权力顺应天意,才能随着道义展现或隐藏。
百官依赖严谨的管理,万物期待生机勃勃。
接待士人如龙舟盛会,寻找僧人则如鹰旗飘扬。
明智的建议常常提出,谏言的草稿瞬间化为灰烬。
百姓安心入睡,连黄巾军也拿起锄头耕作。
囚犯无需长期监禁,农民储备多年粮食。
山势仿佛朝向官署,河水声穿越街巷。
乡野之人带着这首诗,犹豫不决地准备进献。

注释

哲:古代贤哲。
英灵:灵魂。
在:存在。
重生:新生力量。
傅岩:历史地点。
旧迹:遗迹。
棠树:故乡标志。
美化:美好政策。
帝:皇帝。
虚:空虚。
淹:任职。
外郡:外地。
老中书:中央高官。
善欲:善良的人。
升举:提升。
奸思:邪恶念头。
科:科举。
负鼎:权位者。
悬车:避世者。
权助:顺应权力。
天生杀:天意。
道卷舒:道义展现或隐藏。
整肃:严谨管理。
吹嘘:生机勃勃。
龙板:龙舟盛会。
隼旟:鹰旗。
嘉谋:明智建议。
启沃:提出。
焚如:化为灰烬。
赤子:百姓。
黄巾:黄巾军。
荷锄:耕作。
经宿:长期。
储:储备。
山势:山形。
朝:指向。
衙署:官署。
河声:河水声。
贯:穿。
里闾:街巷。
野人:乡野之人。
献:进献。
踌躇:犹豫。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魏野对知府赵侍郎的颂扬之作。首联“往哲英灵在,重生出镇初”表达了对前任贤哲的敬仰,以及对赵侍郎新任地方长官的期待,寓意他如同古代圣贤般再度降临,带来新的治理开端。

颔联“傅岩存旧迹,棠树认前居”借傅岩和棠树的典故,赞美赵侍郎的政绩和美德,暗示他能延续前任的优良传统。

颈联“美化民歌实,流言帝觉虚”进一步赞扬他的施政能使百姓安居乐业,流言不攻自破,显示出他的明智和公正。

接下来的诗句描述了赵侍郎的高尚品行和治国才能,如选拔人才、惩治奸邪、重视科举和农事,以及他的谦逊与公正。

尾联“野人携此咏,将献几踌躇”,以普通百姓的视角,表达出对赵侍郎诗歌的敬意,但又因不敢轻易献上而犹豫,足见其在民间的威望。

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通过描绘赵侍郎的政绩和个人品质,展现了对一位贤明官员的深深敬仰。

收录诗词(395)

魏野(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求仕进,自筑草堂,弹琴赋诗其中。真宗大中祥符四年,帝祀汾阴,与表兄李渎同被举荐,上表以病辞,诏州县常加存抚。与王旦、寇准友善,常往来酬唱。为诗精苦,有唐人风格,多警策句。有《东观集》、《草堂集》

  • 字:仲先
  • 号:草堂居士
  • 籍贯:陕州陕县
  • 生卒年:960—1020

相关古诗词

上知府寇相公

文武禀全才,何人更可陪。

有官居鼎鼐,无宅起楼台。

圣主诗方和,亲王状始回。

镇临求二陕,调燮辍三台。

凤阁须重去,龙旌暂拥来。

下车三度雨,上事数声雷。

未暇瞻圭璧,先蒙访草莱。

几思趋相府,恐惧复徘徊。

形式: 排律 押[灰]韵

上知府鲍少卿

五福三朝客,同年想少存。

立功从太祖,卧里见曾孙。

易进因仁政,难休为帝恩。

权临二陕重,官处九卿尊。

烟翠甘棠柳,风清画戟门。

四门潜遂意,百吏动惊魂。

不病轻丹曶,无愁鄙酒樽。

出衙清道路,在宅素盘飧。

上马身犹健,看书眼未昏。

狱空时拥旆,多谢到山村。

形式: 排律 押[元]韵

上解梁潘学士十韵

尽继祖风流,其如鬓未秋。

石渠陈表让,山郡折资求。

舜禹城分界,神仙岳映楼。

淫祠随处毁,学校逐乡修。

密疏多亲写,狂诗少自收。

通宵营有乐,度岁狱无囚。

酒席围红粉,盐池照碧油。

药同方士炼,壶共野僧投。

瓦砾今徒献,琼瑶旧未酬。

几多怀抱事,欲去复迟留。

形式: 排律 押[尤]韵

灯花

岂假栽培力,自然殊众芳。

开非因雨露,落不为风霜。

鸡似残莺啭,蛾如宿蝶狂。

丹心尘岂染,明焰雾难藏。

堕睫客看懒,画眉人剪忙。

杏园游宴者,曾借我馀光。

形式: 排律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