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无锡诸蒋

夜帆起奔牛,乌竿鸣五两。

百年几寒暑,两岁五来往。

竟不到惠山,闲日真难享。

闻道山中泉,煮茗蒙珍赏。

当年京浙递,不洗牛李党。

故人在邑中,乃汉三径蒋。

欲击月下门,正想鼻雷响。

兹山君常到,此约吾又爽。

且复卜后来,归程一阳长。

形式: 古风 押[养]韵

翻译

夜晚的帆船疾驰如奔牛,乌竿上的五两旗摇动作响。
经历百年风雨,船只往返两地已数次。
始终未能抵达惠山,悠闲的日子真是难得享受。
听说山中有清泉,煮茶备好珍贵的茶叶。
当年在京杭之间传递消息,不卷入牛李党争的纷扰。
老朋友在城中,如同汉代隐士蒋诩,独守三径。
我曾想在月光下拜访,却只能听到远处的雷声。
你常去那座山,这次约定我又失约了。
暂且再算计未来,期待归途在冬至后的一阳初生之时。

注释

夜帆:夜晚的帆船。
奔牛:形容船速快。
乌竿:黑色的竿子,指代船上的信号旗。
五两:古代船上测量风向的工具。
寒暑:寒来暑往,指时间流逝。
惠山:地名,可能指的是惠山泉。
煮茗:烹煮茶水。
京浙递:京杭大运河上的信息传递。
牛李党:唐代两个政治集团的名称。
汉三径蒋:典出《史记·蒋诩传》,比喻隐居不仕的人。
月下门:月光下的门,象征拜访。
鼻雷响:形容想象中的声音,可能指远方的雷声。
兹山:这座山。
吾又爽:我又失约了。
一阳长:冬至后白天逐渐增长,象征春天的到来。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朱翌的作品,名为《寄无锡诸蒋》。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的怀旧情感和对友人的深切思念。

“夜帆起奔牛,乌竿鸣五两。” 这两句描绘了夜晚乘船急行的场景,“夜帆”指的是夜航的帆船,“奔牛”则是比喻时光飞逝,快如奔跑的牛。接着“乌竿鸣五两”中的“乌竿”是古代计量时间的工具,而“鸣五两”则表示时间的流逝,每鸣一声代表着时间的推移。

“百年几寒暑,两岁五来往。” 这里诗人感慨于时光易逝,百年的长河中,寒暑更迭,而个人的一生却像短暂的两岁,往返如行云流水一般难以把握。

“竟不到惠山,闲日真难享。” 诗人表达了对惠山的向往之情,同时感叹闲适时光难得。

“闻道山中泉,煮茗蒙珍赏。” 这两句写诗人听闻惠山中的泉水清甜,可以用来煮茶。这里的“蒙珍赏”是指品尝这份清泉煮出的茶香而忘却了尘世烦恼。

“当年京浙递, 不洗牛李党。” 这里提及历史上的事件或人物,但诗人表达的是不愿再涉足那些政治纷争。

“故人在邑中,乃汉三径蒋。” 诗人提到故人,即旧友,在城中,并且特别指出是“汉三径蒋”家族的人。这里显示了对这位朋友及其家族的尊重和思念。

“欲击月下门,正想鼻雷响。” 这两句则充满了浓郁的情感色彩和深沉的哲理,诗人似乎在表达对友人的渴望,以及内心世界的震撼。

“兹山君常到,此约吾又爽。” 诗中提及“兹山”是惠山的别称,而“君常到”则表示朋友经常来此地。此处“此约吾又爽”可能是在表达诗人与朋友之间的某种约定或承诺,显示了深厚的情谊。

最后,“且复卜后来,归程一阳长。” 这两句透露了一种等待和期待,或许是对未来的规划,也或许是对友人的期盼,以及希望能够有更多的相聚时光。这里“卜”字可能暗示着一种占卜或预兆,而“归程一阳长”则是在表达诗人对于未来某个时刻的美好愿景。

综上所述,这首诗是一曲对友情和往昔岁月的深切颂歌,通过对自然山水的描写和内心世界的情感流露,展现了诗人复杂而丰富的情感世界。

收录诗词(359)

朱翌(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舒州(今安徽潜山)人,卜居四明鄞县(今属浙欲)。绍兴八年(1138),除秘书省正字,迁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祠部员外郎、秘书少监、起居舍人。十一年,为中书舍人。秦桧恶他不附己,谪居韶州十九年。桧死,充秘阁修撰,出知宣州、平欲府。乾道三年卒,年七十一。名山胜景,游览殆

  • 号:潜山居士
  • 籍贯:省事老
  • 生卒年:1097—1167

相关古诗词

寄向伯恭

天竺山前昔据鞍,帽峨高屋古袍宽。

发虽比旧十分白,心有忧时一寸丹。

云路正看鸣剑履,君门可早挂衣冠。

为公试草芗林传,归日来纫九畹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寄江东王端明

德人大江南,壶歌温玉帐。

三岁丰年玉,民倚嵩华壮。

政碑满七尺,赐盖高一丈。

平生诗有声,行与李杜抗。

馀力到行草,妙合晋人样。

如此未赐环,颇复辜众望。

前时幕下生,今作倚门肮。

故国动远思,一夜清江涨。

身如龟甲卷,书自鱼乙放。

南风造新凉,爽气来叠嶂。

壶觞得自引,茵鼎保无恙。

愿公介厚禨,中卣调秬鬯。

形式: 古风

寄张子公

政和圣人拜贤书,陛胪春晓传天衢。

集英殿下八百众,一时如公此策无。

万口一词期第一,擢之第三众不怿。

诸公贵人愿相识,戒阍走马要君入。

君言不媚有药石,国子先生乃例得。

我亦跪起就穿执,妄意得蒙子公力。

六年一别安宜北,忧患压人气不出。

闻之减米符离日,首阳激贪用一律。

呜呼四海鸣锋镝,白昼豺狼恣吞吸。

帝在奉天颇仓卒,丝纶政渴宣公笔。

缄情远附雪原鹡,愿公来扈巡南跸。

平泉松菊凌霜碧,伐叛亭成燕宾戚。

起居因书问晨夕,宜为苍生调鼎食。

形式: 古风

淮人多食蛙者作诗示意

淮人为水族,庖脍亦已巧。

田间有鸣鸡,性命得自保。

吴人口垂涎,捕取穷浩渺。

于吴产或多,于淮求则少。

要之业境会,食债良自绕。

予也家淮南,游吴尝草草。

平生下箸处,但觉皆羊枣。

不论赤鲩公,亦及长须老。

何况鼓吹部,可作钟鼎宝。

世间多空中,所见徒有表。

至美不外示,鱼鳖岂皆好。

君看十月鹑,羽翼甚轻矫。

变化须臾间,不念旧池沼。

食鹑乃无言,食蛙或颦愀。

鹑蛙等无二,妄想自颠倒。

舌根无尽期,所得在一饱。

哀哉南路徐,食方说燖煼。

但俱供芋羹,不必著锦袄。

较之食疮痂,岂但能稍稍。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