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向伯恭

天竺山前昔据鞍,帽峨高屋古袍宽。

发虽比旧十分白,心有忧时一寸丹。

云路正看鸣剑履,君门可早挂衣冠。

为公试草芗林传,归日来纫九畹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鉴赏

此诗描绘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与赞美之情,通过自然景物和个人心境的交织,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淡泊名利的情操。

首句“天竺山前昔据鞍”以动作开始,既展示了诗人曾在天竺山前策马驻足的英姿,又透露出一种悠闲自得的生活态度。紧接着,“帽峨高屋古袍宽”,则是通过对服饰和居所的描绘,表达了一种超脱俗世、追求精神自由的心境。

中间两句“发虽比旧十分白,心有忧时一寸丹”表现了诗人虽然年华老去,但内心仍存忧虑。这里的“白”与“丹”,在色彩上形成鲜明对比,象征着外表的苍老与内心的热烈。

“云路正看鸣剑履,君门可早挂衣冠”两句则转而描绘了一种期待与希望。诗人似乎在等待着什么,或许是朋友的到来,也或许是某种精神上的解脱。“挂衣冠”则是一种仪式性的行为,象征着对未来的一种准备和期待。

末了,“为公试草芗林传,归日来纫九畹兰”两句,诗人通过写作表达了一种情感的交流与传递。这里的“试草”显示出一种谨慎而不失创新的态度,而“归日来纫九畹兰”则描绘了一种闲适自得、享受自然之美的情景。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和个人情感的细腻刻画,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一面,同时也流露出对友情的珍视与期待。

收录诗词(359)

朱翌(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舒州(今安徽潜山)人,卜居四明鄞县(今属浙欲)。绍兴八年(1138),除秘书省正字,迁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祠部员外郎、秘书少监、起居舍人。十一年,为中书舍人。秦桧恶他不附己,谪居韶州十九年。桧死,充秘阁修撰,出知宣州、平欲府。乾道三年卒,年七十一。名山胜景,游览殆

  • 号:潜山居士
  • 籍贯:省事老
  • 生卒年:1097—1167

相关古诗词

寄江东王端明

德人大江南,壶歌温玉帐。

三岁丰年玉,民倚嵩华壮。

政碑满七尺,赐盖高一丈。

平生诗有声,行与李杜抗。

馀力到行草,妙合晋人样。

如此未赐环,颇复辜众望。

前时幕下生,今作倚门肮。

故国动远思,一夜清江涨。

身如龟甲卷,书自鱼乙放。

南风造新凉,爽气来叠嶂。

壶觞得自引,茵鼎保无恙。

愿公介厚禨,中卣调秬鬯。

形式: 古风

寄张子公

政和圣人拜贤书,陛胪春晓传天衢。

集英殿下八百众,一时如公此策无。

万口一词期第一,擢之第三众不怿。

诸公贵人愿相识,戒阍走马要君入。

君言不媚有药石,国子先生乃例得。

我亦跪起就穿执,妄意得蒙子公力。

六年一别安宜北,忧患压人气不出。

闻之减米符离日,首阳激贪用一律。

呜呼四海鸣锋镝,白昼豺狼恣吞吸。

帝在奉天颇仓卒,丝纶政渴宣公笔。

缄情远附雪原鹡,愿公来扈巡南跸。

平泉松菊凌霜碧,伐叛亭成燕宾戚。

起居因书问晨夕,宜为苍生调鼎食。

形式: 古风

淮人多食蛙者作诗示意

淮人为水族,庖脍亦已巧。

田间有鸣鸡,性命得自保。

吴人口垂涎,捕取穷浩渺。

于吴产或多,于淮求则少。

要之业境会,食债良自绕。

予也家淮南,游吴尝草草。

平生下箸处,但觉皆羊枣。

不论赤鲩公,亦及长须老。

何况鼓吹部,可作钟鼎宝。

世间多空中,所见徒有表。

至美不外示,鱼鳖岂皆好。

君看十月鹑,羽翼甚轻矫。

变化须臾间,不念旧池沼。

食鹑乃无言,食蛙或颦愀。

鹑蛙等无二,妄想自颠倒。

舌根无尽期,所得在一饱。

哀哉南路徐,食方说燖煼。

但俱供芋羹,不必著锦袄。

较之食疮痂,岂但能稍稍。

形式: 古风

章质夫帅广时以酒六壶寄东坡于惠州书到而酒不至东坡有诗传在人口思召作广东漕翌适居曲江亦惠六尊且云吾家故事也为作此诗

西枢镇番禺,绍圣之初年。

覆露落南人,雅意极周旋。

六尊南海春,万里罗浮仙。

先生洗破觥,使者张空拳。

五十有六字,至今星斗悬。

君持泽国节,我赋囚山篇。

欣然故事脩,要使家法传。

礼等百牢我,情均一觞天。

夜来灯有花,不忧爨无烟。

但恨语无味,何以追昔贤。

形式: 古风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