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泛若耶溪

幽意无断绝,此去随所偶。

晚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

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

潭烟飞溶溶,林月低向后。

生事且弥漫,愿为持竿叟。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翻译

我寻幽探胜的心意没有定止,随着一路看见的景色生发不已。
晚风吹送我的行舟,沿着开满鲜花的河岸荡入溪口。
星夜又转过西边的山岭,隔山仰望天上的南斗。
潭底升起溶溶的烟雾,林中月亮仿佛低落在行舟的背后。
世事何等地纷繁渺茫,不如做一名隐居的钓叟。

注释

幽意:寻幽的心意。
偶:遇。
刘熙《释名·释亲属》:“二人相对遇也。

晚:一作“好”。
花路:一路鲜花。
际夜:至夜。
壑:山谷。
南斗:星宿名称,夏季位于南方上空。
古以二十八宿与地理相应来划分区域,称分野,南斗与吴越相应。
潭烟:水潭上如烟的水汽夜雾。
烟,雾气。
溶溶:形容汽雾柔和迷离。
生事:世事。
弥漫:渺茫无尽。
持竿叟:持竿垂钓的老翁。
竿,指钓竿。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幽意无断绝,此去随所偶"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物无限的情感以及随遇而安的心境。这是一种超然物外、不为物役的精神状态。

"晚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写出了春天的景象,晚风轻拂,花瓣飘落,小舟在花开满径的小溪中前进,给人一种悠闲自得的感觉。

"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则是说到了黄昏时分,小船转入西边的山谷之中,从山的缝隙之间遥望星空中的南斗星。这不仅描绘了景色,也表达了一种超越尘世、向往高远的思想情操。

"潭烟飞溶溶,林月低向后"写出了夜晚溪水边的宁静与美丽。潭水轻纱,似烟如雾,林间的明月洒落在清澈的潭面上,给人一种超凡脱俗之感。

最后两句"生事且弥漫,愿为持竿叟"表达了诗人对待人生的态度。生意无限,要像持竿钓鱼的人那样安心守静,享受生活中的每一刻。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传递了一种超脱红尘、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情感,是一首充满哲理与意境的佳作。

收录诗词(23)

綦毋潜(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著名诗人。开元十四年(726年)进士及第,授宜寿(今陕西周至)尉,迁左拾遗,终官著作郎,安史之乱后归隐,游江淮一代,后不知所终。才名盛于当时,与许多著名诗人如:李颀、王维、张九龄、储光羲、孟浩然、卢象、高适、韦应物过从甚密,其诗清丽典雅,恬淡适然,后人认为他诗风接近王维。《全唐诗》收录其诗1卷,共26首,内容多为记述与士大夫寻幽访隐的情趣,代表作《春泛若耶溪》选入《唐诗三百首》

  • 字:孝通
  • 籍贯:虔州(今江西南康)
  • 生卒年:692-749

相关古诗词

题栖霞寺

南山势回合,灵境依此住。

殿转云崖阴,僧探石泉度。

龙蛇争翕习,神鬼皆密护。

万壑奔道场,群峰向双树。

天花飞不著,水月白成路。

今日观身我,归心复何处。

形式: 古风

赋新月

初月如弓未上弦,分明挂在碧霄边。

时人莫道蛾眉小,三五团圆照满天。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白鸟远行树,玉虹孤饮潭。

四五片霞生绝壁,两三行雁过疏松。

抛芥子降颠狒狒,折杨枝洒醉猩猩。

形式:

奉和出颍至淮应令

久倦川涂曲,忽此望淮圻。

波长泛淼淼,眺迥情依依。

稍觉金乌转,渐见锦帆稀。

欲知仁化洽,讴歌满路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