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王和先张齐望

王家二琼芙蕖妖,张家阿倩海棠魄。

露香亭前占秋光,红云岛边弄春色。

满城钱痴买娉婷,风卷画楼丝竹声。

谁似两家喜看客,新翻歌舞劝飞觥。

君不见东州钝汉发半缟,日日醉踏碧鸡三井道。

形式: 古风

翻译

王家两位美女如芙蕖般娇艳,张家阿倩有海棠般的清雅气质。
在露香亭前独占秋天的美景,在红云岛边嬉戏着春天的色彩。
全城的人痴迷于金钱,只为购买美貌的女子,风吹过画楼,乐声四溢。
又有谁能像这两家那样,欢喜地招待客人,新编的歌舞劝人们畅饮。
你可曾见东州那愚钝之人,头发斑白如丧服,每日沉醉在碧鸡三井的小道上。

注释

王家:指代某个贵族或有钱人家。
芙蕖:荷花的别称,象征美丽。
妖:形容女子容貌出众。
张家:又一个贵族或有钱人家。
阿倩:女子名字,可能带有优雅之意。
海棠魄:海棠花的神韵,形容女子清雅。
露香亭:可能是亭子的名字,暗示优美环境。
秋光:秋天的景色。
红云岛:可能是一个有红色植物的岛屿。
春色:春天的景色。
钱痴:对金钱极度痴迷的人。
娉婷:形容女子姿态美好。
丝竹声:音乐声,代指宴会的欢乐气氛。
喜看客:热情好客,喜欢招待他人。
新翻:新编的。
歌舞劝飞觥:以歌舞助兴,劝人饮酒。
东州钝汉:东州的愚钝之人。
发半缟:头发斑白,暗示年老。
碧鸡三井道:可能是地名,表示醉生梦死的生活。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诗人通过对两位女子的描写,表现了她们各自的魅力和风采。"王家二琼芙蕖妖,张家阿倩海棠魄"一句中,“二琼”、“阿倩”分别指代王家和张家的女性,她们如同神话中的精灵一样令人着迷。

"露香亭前占秋光,红云岛边弄春色"展现了这两位女子在不同的季节里享受大自然的景致,一方面是秋天的凉爽,一方面是春天的鲜艳。这里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写,暗示了她们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

"满城钱痴买娉婷,风卷画楼丝竹声"则表达了人们对于这两位女子的追捧和赞赏,钱财都愿意为她们花费,同时也描绘出她们在艺术上的才华,如同风吹过画楼中的丝竹发出的声音一样迷人。

"谁似两家喜看客,新翻歌舞劝飞觥"一句中,诗人自问谁能像这两位女子一样吸引观众的目光,她们不仅美丽,而且在艺术上也颇有建树,能够以新的歌舞来招待宾客,举杯邀请。

最后一句"君不见东州钝汉发半缟,日日醉踏碧鸡三井道"则是对比和强调,这里“东州钝汉”指的是历史上的名将,但即使他们的英勇事迹,也无法与这两位女子在诗人心中的地位相提并论。"日日醉踏碧鸡三井道"则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于她们美好生活场景的不断追忆和沉醉。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艺术才华以及人们的情感反应等多个层面的描写,展现了一种超凡脱俗的女性魅力,是对女性美的极致赞美。

收录诗词(218)

王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曲尺山云居寺

循溪上坡坨,溪亦因山曲。

行尽高深处,招提隐山腹。

往者灰烬馀,白塔但孤矗。

十年闹斤斧,有此千间屋。

阿师笑相语,异事子当卜。

今日钟报客,振响非人触。

病悴优婆塞,归梦到松菊。

诸圣惠三昧,警我烦恼毒。

卧听夜雨喧,起看晓云族。

去路犹恐迷,主人费斋粥。

形式: 古风

次冯申之游灵泉韵

名山起高兴,不惜马首东。

沙边一著眼,翠光已浮空。

踏遍桑柘村,所向渐不同。

溪细山疑合,谷转路始穷。

莹净白玉界,芬馥青莲宫。

元知境过清,乘春乃昭融。

尚馀半残花,伴我酒颊红。

拂石爱少藓,披林怯多风。

安得身无事,来对禅寂翁。

虑沉灯影外,慧发鸟声中。

庶遂老岩壑,此行太匆匆。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次何子应登赋楼韵

使君来作牧,众若倚南山。

时节当授衣,已念赤子寒。

驾言出登眺,岂为景趣繁。

民风指顾中,惠术良欲殚。

纾怀有佳句,伏诵一再叹。

从今安田里,不度百牢关。

形式: 古风

次韵子春

微风度疏竹,青灯照孤影。

起寻千载书,坐对一夕永。

念昔走京师,啖蔗入佳境。

注传拟杜癖,说诗配康鼎。

讵识豹雾深,但爱虎文炳。

荐绅满朱紫,人物称袖领。

经义有寸长,富贵在食顷。

弹冠欲慕贡,洗耳宁思颍。

自从铁林骑,来污金华省。

几年强求活,百事付幽屏。

慵便麈柄闲,病怯牛衣冷。

借书试探讨,掩关谢驰骋。

新闻渺无得,旧学粗可整。

铅笔伴曹褒,虮虱欺王猛。

自怜亡奇者,才拙乃素禀。

誓为漫浪叟,毕此须臾景。

升沉岂殊致,行止贵深省。

嘉言谁起予,虚心期一请。

形式: 古风